2022/05/04
記者
Aras Sawawan(陳鵬飛) / 許家榮 桃園復興

原鄉廣闊藥物配送難 桃園復興區防疫挑戰

除了快篩試劑的取得之外,這波疫情確診者暴增,更凸顯原鄉的多重困境。尤其原鄉地區幅員遼闊,治療藥物的配送,以及社區關懷都成為一項挑戰。如今復興區就面臨到這種情況,區公所及衛生所也紛紛找出對策。

(記者 Aras Sawawan 卑南族:
隨著確診數攀升,近日復興區衛生所外面,就排滿了民眾,就是因為這裡是區內,唯一一間可以經醫師評估後,進行快篩或PCR的採檢場所,也被視為復興區,防堵疫情的前哨站 )

(復興區衛生所主任 林德文 泰雅族:
截至昨天(4),我們大概社區這兩三個禮拜,篩檢了400多位,那大部分也都是輕症,那找到了一些陽性的,也把他進入我們的個案管理系統 )

去年申請的檢測站發揮最大功效,在這波疫情,成功替復興區找出絕大部分的確診個案。守在防疫前線,卻也從後續的確診者追蹤,看見原鄉在疫情中的挑戰。好比近期指揮中心將開放抗病毒藥物,至核心藥局,提供醫師開立給有需要的居家照護患者。看起來增添便利,但問題是,抗病毒藥物需要發病五天內服用,才有可能阻止病情轉為重症。

(復興區衛生所主任 林德文 泰雅族:
原鄉這麼遠,雖然遠距醫療可以做連結,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藥物的配送即時性,我相信中央應該會有看到,希望我們族人能夠,很即時性得到他該有的照護,那這個其實是滿具有挑戰性的 )

距離遠就得跟時間賽跑,也有醫師擔憂,藥物資源分配都可能是原鄉會面臨的挑戰。而這波疫情更燒出了原鄉其他困境。

(確診民眾 泰雅族:
吃的我阿嬤他們會送,不知道 我也不能出去,在家裡自生自滅 )

一人確診全家匡列,之前指揮官說可以從窗戶丟鑰匙給外送員送餐的風波,在原鄉恐怕連一個外送員都沒有。隔離期間的社區關懷,也是原鄉將會面臨的課題。

(復興區長 游正英 泰雅族:
截至目前為止從昨天(4),陸續一直到禮拜五(6)的時候,應該(會)有1,000多包,這個是可以應急,幫忙我們政府來做這個應急動作 )

(復興區奎輝國小校長 石維堅 泰雅族:
問一下居隔的學生,或確診的學生身心狀況,或者是他們家庭是否物資還夠,如果不夠的話,學校會購置一些,或者是跟里辦通知 )

避免成為居隔孤兒,衛生所拉高快篩規格採精準檢測,同時提醒居民做好居隔準備。而在人心惶惶之際,公所呼籲居民轉換心態,關心周遭親友,讓區內的照護網能擴及每一位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