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5
記者
Cemedas Dumalalrath(江子芊)/Iku lo'oh(張治平) 台北市

監測兒少接種後不良反應 可回報孩子健康狀況

昨天(4)國內本土確診個案再次突破紀錄來到2萬8千420人,中重症確診者也暴增到77例,死亡個案更首次出現,20多歲的死亡個案。面對嚴峻疫情,醫療量能面臨危機,指揮中心也頒布修訂後的「無症狀及輕症患者的收治原則」,另外,現在開始家長可透過系統,回報孩子施打疫苗後的健康狀況,加強監測兒少接種後的不良反應事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 陳時中:
今天(4)確定的(本土)案例有28,420,死亡的個案有5例,境外移入有67例。)

4號國內covid-19本土個案相較前一天,成長大約20%,即將突破3萬大關,而中重症患者也急速增加。中重症個案新增77例,創下歷史新高,同時也新增5名死亡個案。其中1名死亡個案是日前公布的重症20多歲女性,該名個案無慢性病史曾接種三劑BNT疫苗,從發病到死亡只有6天,因為出現心室顫動,急救無效後過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醫療應變組副組長 羅一鈞:
那目前的死因研判還是因為新冠肺炎,合併有敗血性休克,以及多重器官衰竭的關係而不幸過世,在住院期間有使用過呼吸器、瑞德西韋、類固醇、免疫調節劑及抗生素等等,不過後來還是治療無效而過世,那這是我們大概在這個20多歲的年齡層死亡的首例。)

指揮中心曾懷疑,這名20多歲重症死亡個案有合併細菌感染,但經血液細菌培養後為陰性。而隨著確診人數屢創新高,中重症個案也不斷攀升,指揮中心也進一步修訂「無症狀及輕症患者的收治原則」。成人部分80歲以上皆可收治醫院,70到79歲則收治在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69歲以下成人實施居家照護。兒童部分,出生未滿3個月有發燒或是出生3到12個月,高燒大於39度者,經醫師評估後有住院治療必要就收治在醫院。而無症及輕症且需要「血液透析」的病人,則需依照地方衛生局規劃安排居家照護,並到指定診所或醫院接受治療。另外無症狀及輕症患者,住院天數以不超過5天為原則,經醫師評估後不需住院,且符合解除隔離條件者,就可以由醫院安排出院。但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者,必須返家進行居家照護到隔離期滿。至於什麼時候開放,免居家隔離,指揮中心表示大約在五月底。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 陳時中:
我們的推測可能是到五月底的時候,(疫情)都應該到達高點了,但這是跟高點的時機來做衡量,高點過後大概確定了,那就陸陸續續就可以開放了。)

另外,隨著國內開始施打6到11歲兒童的基礎疫苗,為了加強監測兒少接種後的不良反應事件,指揮中心表示現在開始將使用「兒童青少年V-Watch」進行疫苗的安全性監測。父母可從疾管家介面申請加入,填寫接種疫苗後的健康回報,而系統也會定時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