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pakalreva kay taratupudriadringai ki kadalranane
許多山林中的步道,跟過去的原住民族社會生活密不可分,台灣千里步道協會舉辦《第三屆榮譽步道師頒獎典禮》,其中一位得獎者,是一位來自屏東霧台鄉84歲的長者,從小跟著長輩學習魯凱族的傳統石板工藝,搭建石板屋並修建步道,成為部落頂尖的工匠師。
在過去原住民的傳統社會中,步道是族人跟生活環境的聯繫,為了適應生活環境、就地取材,用手工技法開闢的道路、建造自己的家。由台灣千里步道協會,舉辦的《第三屆榮譽步道師頒獎典禮》,3位得獎者中有一位是來自屏東霧台鄉,今年84歲的長老,從小跟隨長輩學習魯凱族獨特的石板工藝,從搭建石板屋,逐漸成為部落頂尖的工匠師。而去年因為疫情無法到場的第二屆原民得獎者也受邀一起共襄盛舉。
(第三屆榮譽步道師獲獎者 禹弘仁  Rukai
kiapakalreva
禹弘仁  Rukai
非常高興有機會可以來到台北,領這個獎很開心,謝謝大家對我的肯定,能得到這個獎是祂的榮耀,榮耀歸於主。)
(第二屆榮譽步道師獲獎者 杜忠勇  Rukai
taratukadadalranane
杜忠勇  Rukai
做這個工作也是要有忍耐,忍耐才可以比較有(能力累積)經驗,不管怎麼樣蓋房子做步道,都是我們應該的責任。)
而身旁一起上台接受這份殊榮的親友也表示,長老私下也說在傳承工藝這方面將永遠不缺席,台灣原住民族的傳統手作技法,和過去的原住民社會生活密不可分,學者呼籲年輕世代接棒,把傳統工法逐漸學習回來。
(第三屆榮譽步道師審議委員 Paelabang Danapan(孫大川)  Pinuyumayan
singbangingi
 Paelabang Danapan(孫大川)  Pinuyumayan
每一個石頭每一段路,每一個遺址都在寫歷史,都在講歷史所以我在想,我們kelele(禹弘仁)長老在這段時間所做的,而且很多的原住民也願意這樣做的,事實上是在完整化台灣歷史的認同。)
(林務局長 林華慶
cicange ki swa 林務局
林華慶
這些也是真正的人間國寶,把這些技術保存下來建立,我們希望依循這樣的精神,未來應用在我們步道的修復或者是維護上面。)
擔任審議委員之一的賀陳旦老師也強調,儘管世界地球日剛過,人類依然要從氣候變遷中,反省跟自然相處的痕跡,這些榮譽步道師已經高齡8、90歲,系統性的發掘與記錄迫在眉睫,思考與環境共好,並保留傳統工法都是和時間賽跑,留下的珍貴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