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pangaing do 屏東美術館 o apzapzatan no yancomin
為提升古物的文化價值與活化推廣,屏東美術館辦理"生之地"特展,讓古物走出庫房與大眾展開近距離對話。
屏東縣政府長期以來推動典藏計畫,原住民藏品就有900多件,其中有49件登錄為"一般古物",包括雕刻立柱、陶壺、祈禱箱、佩刀等,不只記錄屏東原住民族生活軌跡,也充分展現了排灣族和魯凱族文化藝術的獨特性。
(屏東美術館駐館人員 許晏菱:
mivazay do 屏東美術館
雕刻圖文然後做為主視覺,通常如果是要表示身分地位很高的話,就是3根羽毛就很多了,然後但是這尊很不一樣的是,它有5根)
這次特展主題:Kinaizuanan a nia men,排灣族語意指"我們生長的地方",從族群生活、生存、生命、生根四個記事面向,讓觀眾更深入了解排灣族、魯凱族原生文化,以及延續而來的轉變。
(屏東美術館駐館人員 許晏菱:
mivazay do 屏東美術館
它是有一點他已經在這邊生存了,然後為了要跟其他的族群接觸,他們(工藝師)就做了這個,然後有一點是想要跟其他的族群交流,交易,就有一點像是現在觀光客會買的,紀念物品這樣子)
縣府文化處表示,屏菸1936文化基地"大博物館計畫",除了籌設原住民文物館,19號倉庫將改造成"屏東縣典藏中心",讓研究、典藏和展示功能可以具體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