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a ko kalalicay no finawlan to sakatala'ayaw no niyaro'
花蓮林管處與米棧部落舉辦里山里海研習,邀請共同理念的各界單位分享友善環境形塑生態旅遊的操作經驗。透過原民山林智慧協助山林巡護工作,打破過去限制入山轉化成共同管理的政策方向。
目前南華工作站也有跟8個社區合作中,其中5件是原民部落,主講者分享完之後,現場民眾也踴躍提出看法進行回饋,這裡是米棧部落里山研討會。一位離鄉背井從事旅遊業的部落族人,看到家鄉推動米棧古道的成功經驗之後也萌生返鄉的念頭。
(米棧部落居民 阿美族:
finawlan
Amis
真的我很想回來,吸引我回來的東西是什麼,但是目前已經讓我看到一些光)
隱身在海岸山脈的米棧古道,曾經是往返米棧及水璉的交通要道,因為193線開通後遭到荒廢。為了營造生態旅遊路線,在地協會運用生態工法,維持原有地景地貌修復古道。如何善用在地生態帶動社區經濟也是這次研討會的重點之一。
(米棧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Kilang (劉勝功) 阿美族:
yofayof
Kilang Amis
當初我們在找的時候,我們社區要做什麼東西,才可以讓社區來發展,後來想說我們有一個米棧古道,這個米棧古道是百年的古道,我們就從這個地方著手)
(花蓮林管處南華工作站主任 紀有亭:
o mikowanay to lotok
紀有亭
最主要是把生態旅遊這個議題,包括文化部落 社區部落,跟文化這個議題,一併去做一些討論,找到未來我們執行的,方向跟操作模式,那因為生態旅遊這個議題,怎麼樣帶給社區未來的希望,跟經濟來源的收入,這是很重要的)
南華工作站主任回應,針對里山計畫目前工作站與8個社區進行合作,其中5件是原民部落,透過原民山林智慧協助山林巡護工作,也為將來山林共管機制提供很好的合作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