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alem betrenganan tu akanan na 油芒
一起關心世界環境日,而今年主題是「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所以要跟自然和平共處,並永續生活需要性,而以原住民族角度,我們可以如何幫助世界環境?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報告,原住民的食物比較營養、具有氣候韌性,且適應環境,對於受到氣候威脅的地區而言是理想的食品。因此,今天要看到在台東延平鄉武陵部落布農族人,從7年前開始種植原注民傳統作物"油芒",因為抗旱耐鹽的特性,油芒也被譽為「超級未來食物」,同時油芒含有鯊魚角鯊烯成分,族人也希望透過復育油芒,減少鯊魚捕獵數量,為環境貢獻一點力量。
一片翠綠的農作物看來生命格外旺盛,藏身在台東延平鄉武陵山下的植物就是油芒,武陵部落布農族人邱貴春父子長年尋找布農族傳統穀物,七年前向部落耆老取得不知名的小米種子,但種植出來之後才發現,這棵植物竟然是消失已久的台灣油芒。
(武陵部落族人 Linkav(邱貴春) Bunun:
就是不知道那個(植物)名稱叫什麼,族人都來看這個是什麼我也答不出來,油芒長出來之後他說,你怎麼有這個Dill(油芒),後來我就問布農裡面的老人家,說有聽過沒有吃過)
邱貴春表示,油芒是布農族過去經常食用的穀物,但日據時代族人被迫遷離中央山脈之後,從此就沒有族人再種植油芒,2019年媒體報導,中研院投入研究發現油芒因為抗旱耐鹽特性,也被譽為「超級未來食物」,同時油芒還含有豐富的鯊魚角鯊烯成分,族人也希望透過油芒能減少鯊魚捕獵數量。
(武陵部落族人 Banu(邱曉徵) Bunun:
在中研院的報告那邊,他有提到油芒富含角鯊烯,如果人類很需要角鯊烯DHA的話,其實可以過吃植物性魚油的部分,可以透過吃油芒從油芒這邊攝取,而不需要從魚類那邊攝取,那這樣我們海洋的生態可以喘息一下)
吃油芒、救鯊魚,原本只是要找回布農族傳統穀物,沒想到挖到寶,而目前邱貴春父子仍堅持復耕傳統穀物,他們也透過油芒,重新連結布農族跟土地的關係,也希望能把油芒推廣到全國布農族部落,讓族人能夠種回自己的糧食,共同為世界環境貢獻一點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