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攝影家潘小俠日前(3)在台北發表新書,書裡可見40多年來,他透過鏡頭紀錄蘭嶼島民與海洋文化,甚至是民族的歷史,並將這段漫長生命的過程轉變成作品。
(攝影家 潘小俠:
27歲到現在68歲,所以就是紀錄蘭嶼四十周年的這個很珍貴的蘭嶼島,當然這些影像也是隨著時代的改變,所以你可以看出來,這些影像裡面早期的有那種很原始的味道,後來慢慢有些觀光化的變遷的影像。)
一張張照片,捕捉蘭嶼真實動人的面貌,40多年來,潘小俠透過鏡頭,描繪島嶼上族人跟海洋文化及土地的親密關係,甚至紀錄蘭嶼的民族歷史。
(前監察院副院長 Paelabang Danapan (孫大川) 卑南族:
小俠所拍攝的蘭嶼記事,雖然是一個反核廢,但是它其實也是激起台灣對環境的反省,真的感謝他對台灣也好,特別對原住民在每個細節上面他所做的紀錄。)
不僅拍出對社會的省思,也記錄蘭嶼從傳統文化到現代觀光化的影響,而族人無聲的抗議,也真實呈現在照片裡,這些看在下一代的蘭嶼族人眼裡,更是有所感觸。
(民眾 Si Manhevek 達悟(雅美)族:
每個年代發生不同的事件,這樣的一個事件,他們來做紀錄因為讓我們就是可能下一代,我們早期的時候年紀還很小,所以沒有太多印象,可是長大看到這些影像就覺得很珍貴,因為它是蘭嶼歷史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我覺得這個會可以帶給我們很多反思。)
透過一個攝影家的鏡頭,帶民眾看見蘭嶼這片島上,不同世代的故事及珍貴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