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6
記者
Iku Lo'oh(張治平)/ Kawa (施俊銘) 台北市

"戀戀qata"藝術展 北市凱達格蘭文化館登場

kakita'an "戀戀qata" pakita' ila ray taypae'

'ima masay 'ima rara:am hi 巫瑪斯 ki 江雅蕾, komil'itol a tomal ka 琉璃珠. pakhayza' tani 'ima tatini' ki 'ima SaSo' ka kinra:aman pinaskayzaeh ka kakrangi'an. lasiya roSa' ma' Siro:o'on koSa'en yaba' ki 'oya' noka 琉璃珠. 'in'alay 8 'ilaS 26 hahila:, nasiya ka pinonrowa' ka kakita'an "與你的頸上誓約,戀戀qata", pakita' ila ray 台北市凱達格蘭文化館.

已故藝術家巫瑪斯與江雅蕾,對琉璃珠復振不遺餘力,為排灣族創造古典又創新的藝術形式,兩位更是被譽為"琉璃珠之父"跟"琉璃珠之母",8/26起他們的作品"與你的頸上誓約,戀戀qata"藝術展,在台北市凱達格蘭文化館登場。

(凱達格蘭文化館執行長 Wsay Kolas (舞賽.古拉斯) 阿美族:
凱達格蘭文化館執行長
Wsay Kolas (舞賽.古拉斯) Amis
排灣族的老人說,我們是緊緊靠在一起,所以你可以看到同心圓,它並沒有交叉 它是緊緊靠在一起)

使用琉璃珠排成的圓圈,反映出排灣族傳統社會制度,以圓心的核心家族,再向外圈世家,最外圈的黎民,所組成的階序制度,不同於大眾所了解的三角社會制度,並非貴族就最崇高,平民是低階級,而是一個同心圓緊靠在一起。這是巫瑪斯跟江雅蕾兩位藝術家的作品,在台北市凱達格蘭文化館展出。

(藝術家 江雅蕾 排灣族:
'ima rara:am
江雅蕾 paiwan
每一顆琉璃珠都有它的故事,是祖先留傳下來不變的定義,是生存的法則 也是我們的財富,我希望每個琉璃珠的孩子,都能夠帶著屬於自己的身分,呈現祖先的智慧 也承接祖先的祝福)

凱達格蘭文化館執行長表示,愈來愈多年輕人,忘記傳統制度跟文化規範,部分琉璃珠是核心家族才能夠配帶,這次的展出不僅是帶給族人,也希望非原民朋友也能了解,每一顆琉璃珠背後的神話故事,都是非常精彩。

(凱達格蘭文化館 執行長 Wsay Kolas (舞賽.古拉斯) 阿美族:
凱達格蘭文化館執行長
Wsay Kolas (舞賽.古拉斯) Amis
尤其是現在的排灣族的青年人來說,也是有個機會重新再去看見,自己族群的社會制度,去看到傳統的藝術,可以這樣被表現出來,去善用自己的神話故事,像希臘文明一樣,從文學裡面去表現 從建築去表現,從歌曲去表現,更多元的藝術表現形式,我希望多一點的刺激,給我們原住民社會內部)

琉璃珠呈現排灣族的文化意義,包括信仰、藝術、習俗、制度等等。面對外來文化的衝擊,古琉璃珠愈來愈少,排灣族特有的傳統文化價值也逐漸式微,巫瑪斯與江雅蕾透過新技術的開發,不僅讓琉璃珠重獲新生,也為部落創造了新商機,更重要的是讓傳統文化跟生命意識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