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anak pqita kngkla kndsan tminun Sakilaya ka 3 bbiyix
6位來自3個不同部落的撒奇萊雅族青年,透過織布串連部落長者以及跨族群織者,耗時2年進行織布技藝復振。青年們也把成果系統化整理後進行策展,活動展至10/2。
策展青年細心仔細的說明撒奇萊雅族織具的整經流程,分享過去傳統織布技藝。這裡是"Panukas-迴藝織路"展覽現場,展區除了呈現長者的成品之外,還有不同族群的作品,呈現豐富的傳統美學。
(耆老 Otay Komot(陳義盛) Sakizaya
Rudan alang Otay Komot(陳義盛) Sakizaya
運用這個機會,(呈現)編織的(歷史)啦!也讓我們大家碰個面,很好的展覽,希望這樣的聚會,可以凝聚族人互相認識。)
(耆老 呂小姐 Sakizaya
Rudan alang Wuwa Lu Sakizaya
當然是高興,看到(織布作品)很漂亮。)
輔導業師提到,本次計畫透過3個部落的撒奇萊雅族青年,串連文健站耆老經由實體或線上會議一同復振傳統織布技藝,達到跨世代共學之外,還能藉著簡易織具維護耆老生理機能。而文化部也祭出高額獎勵金,鼓勵提案。
(策展人 Kilang Buyal(許國華) Sakizaya
Mqeepah pqita euda Kilang Buyal(許國華) Sakizaya
去做串聯之後,老人家用簡易織具去做延緩失能,還有建構,原住民的(織布智慧)體系,還有色彩學,從這裡面慢慢的開始復振。)
(文化部文化資源司科長 楊淑華
Mdudul qpahan kngkla kndsan klwaan 楊淑華
青年村落計畫,在受理期間,最主要最高獎勵,1年可以到120萬,歡迎更多年輕朋友來跟文化部提案。)
除了共學作品之外,這次計畫還邀請13個部落、8個族群的15位織者一起共同展出,透過織布訴說美麗的生命故事,活動到10月2日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