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5
記者
Cemedas Dumalalrath(江子芊)/puljaljuyan(李耀維) 台北市

原民文學頒獎典禮 報導文學組前3名從缺

soma'oe' ini 'ina'no'SinSinrahoe' ka kina:at

第13屆台灣原住民族文學獎12月11日舉行頒獎典禮,今年原民文學獎主題以卑南族語"Tarlum"草原、山林、獵場為題,意表透過文學獎系列活動的經營,為原民文學生態、原民文化留下美好的成果。

翻開今年的得獎作品,常以小說出現在台灣原住民文學獎的心理師,阿美族人周牛莒光,今年首度報名報導文學組,他以自己在偏鄉的工作場域,看見精神疾病患者的處境翻拍成微電影過程,撰寫成報導文學,也獲得今年佳作的殊榮。

(報導文學組佳作三得獎者 Kacaw(周牛莒光) Amis
sina'oe'報導文學組佳作三
Kacaw(周牛莒光) Amis
小說畢竟會有作者他自己的想法,那報導文學他就著重於真實性,我也沒有拍片的經驗,那我們同仁她也沒有演戲的經驗,所以基本上也是經歷了一段,非常辛苦的這個歷程,最後我把它寫成報導文學,然後讓大家了解,我們在拍片的一些辛苦,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然而報導文學不只要寫出事實,評審表示,部落千百種議題,缺的不是題材,但要歷經長時間地挖掘、田調,轉化成文學的形式更是重點,否則只會成為一份調查報告書。報導文學撰寫的難度也反應在這次名單中,相較於散文、小說以及新詩組,今年報導文學組前三名從缺,去年則是前兩名從缺。

(報導文學組評審 Walis Nokan Atayal
報導文學組kamasempeng
Walis Nokan Atayal
當然除了一個內容的深度之外,做為一個好的報導文學者,他還必須更具備敏銳的,社會的觀察力,那我覺得在這一個部份是,我們很多年輕的寫手,大概只注意到文本書寫的部分,可是未必對社會的脈動,有更深入的理解。)

(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 理事長 Badai Pinuyumayan
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kakbazae'an
Badai Pinuyumayan
我們過去13年我們報導文學,我們始終要不到很多的資料,因為我們的很多同胞,會調查 會做研究,可是當他們面臨到,所謂的文學的時候 報導文學的時候,他那個柔化的能力還不足。)

但巴代也說,從台灣原住民文學獎中可以看件"散文"形式的作品逐漸成熟。在得獎名單的部分,第一名由阿美族人"桂春‧米亞"獲得,其次是潘貞蕙,史寶秋、賴聖龍共同拿下第三名,胡家偉、陳宏志、葉王靖以及莎菲·巴樂樂霏則獲得佳作;小說的部分,由阿美族人"桂春‧米亞"二度獲得第一名的殊榮,梁秀娜、江佳茹獲得二、三名,史寶秋、汪秋一以及趙聰義,獲得小說組佳作。再來是新詩組,嚴毅昇獲得第一名,第二名是巴干·瓦歷斯,第三名則是卓家安,佳作則由陳奕宏、陳宏志、格格兒·巴樂庫路以及梁芬美獲得;最後在報導文學的部分,依序由陳祈宏、鄭佳雯、周牛莒光、林江苹秀,獲得佳作。巴代期待未來三、五年後,報導文學能否像其他文體一樣迎來大爆發,就待時間好好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