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2
記者
法物嘞‧給尚 花蓮豐濱

石梯坪公共藝術作品 "白羽岸‧Pahanhannan"開展

I Tidaan a mapateli to sanga'an no salikaka a silosid

繼續用藝術帶領大家來認識土地,花蓮縣原民處就邀請科技公司與當地藝術創作者伊祐・安查,攜手在豐濱鄉石梯坪遊憩區,打造一座結合傳統生活智慧與現代科技的大型公共藝術作品"白羽岸・Pahanhannan"。

"白羽岸・Pahanhannan"公共藝術作品開展,部落長者特別率領現場的人員共同舉行祈福儀式。當地藝術創作者伊祐・安查與科技公司,特別在豐濱鄉石梯坪遊憩區,港口部落石門段823地號的土地上,創作結合傳統生活智慧與現代科技的大型公共藝術作品"白羽岸・Pahanhannan"。

(藝術創作者 伊佑‧安查 阿美族:
Ciinanengay a misanga'
伊佑‧安查 Amis
Pahanhannan的意思,來海邊時休息的地方,或著你呼吸不順就來休息,呼吸順了再去海邊,也是聚集的地方,討論我們要做什麼,像潛水打魚、捕魚等工作。)

(藝術創作者 王識源:
Ciinanengay a misanga'
王識源
木梁的話透過數位的一些,製造的機器把它生產出來,然後在這個木梁上面,你會看到一片片,像鱗片的瓦片,這些瓦片是透過我們實驗室的機器,3D列印技術,把每片不同單元的瓦片列印出來,然後到現場這邊做組裝。)

Pahanhannan作品主體主要從傳統家屋的延伸設施"Taluan"出發,以生活工作之餘,需要短暫的休息、調整狀態、討論事項、分食共享的功能性為核心主軸。

(策展人 蔡昇達:
Citodongay toni a tayal
蔡昇達
當部落的傳統領域,我們可以拿回來重新使用它的時候,它先有了這樣的一個傳統家屋的延伸,部落的人來這裡之後,他就會重新思考這個土地之餘,現在在當代的時候,我們有什麼樣的使用性。)

白羽岸可以是地方居民前往海洋及在野地採集後的調整呼吸之地,也可以是遠道而來的旅人們,在太平洋旁調整生活步調的喘息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