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了解很不一樣的暑假營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三地門教會舉辦的原住民族人才培訓營邁入第25年,今年與屏東三地門鄉地磨兒國小合作,以"珍藏"為主題,透過一系列的文化學習課程,傳承知識技能,認同自身文化。
學員們分別用排灣、魯凱及華語宣誓,承諾在為期2周的培訓營中,遵守規範、認真學習。長老教會三地門教會舉辦的第25屆原住民族人才培訓營,以感恩禮拜方式開訓,讓孩子們在暑期,在教會、部落與長輩們一起學習文化。
(培訓營國小組學員 eleng 排灣族:
(因為(暑假)平常都沒有在出門,所以我會想要來(學習)參加。)
(三地門鄉長 曾有欽 排灣族:
到教會大部分都是一家人,所以會帶動整個家庭對文化的重視,那這樣親子教育包含小朋友青少年,也會在教會這樣的一個文化傳承。)
培訓營分為國小、青少年、婦女與兄弟組4組,國小著重歌謠、族語與族語戲劇等多元課程。青少年在認識原住民傳統禮俗與部落規範。婦女與兄弟組則著重中生代文化傳承,希望趕在部落文化人才漸凋零前,承擔文化傳承的使命。
(原住民族人才培訓營營長 唐世勇 排灣族:
部落的文化人才逐漸凋零,所以我們希望可以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的婦女讓我們兄弟團契,能夠知道我們必須要肩起,文化傳承的使命,
然後成為接下來,傳承文化那個主要的推手。)
培訓營歷時25年,有學員從小學時期開始參與,如今從參與者變成帶領的輔導員,角色轉化的同時,也體認到自己責任加重。
(培訓營輔導員 瑪勒芬勒芬 排灣族:
帶領(引導)學生這樣子,去協助老師(上課),去了解我們自己的文化。)
(培訓營輔導員 泰睿恩 排灣族:
想要再更了解一點,自己部落的文化跟歷史。)
今年特別與推動民族實驗教育的地磨兒國小合作,成為學校推動第三學期的概念,今年以"珍藏"為主題,讓教育課程在地化、特色化,也讓部落文化成為學習主體,建構精緻化、有學習深度與知識多樣化的傳統知識學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