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傳統補冬季節,不過疫情後,仰賴進口的中藥材價格飆漲,尤其食補中常用的當歸,較過去漲了約三成;另外也有科學中藥缺貨。中藥司表示為避免過度仰賴單一來源國進口,導致價格大幅波動,明年起將和農業部規劃在國內自種中藥材。
調配好的中藥材,因應客人需求不同,分裝成家庭號也有獨享包。業者不諱言,因中藥材近期價格上揚,小包裝價格相對低,受到民眾青睞。
(中藥行業者:
配合客人的需求,抓一點好的藥膳,那回去可以做補冬。)
業者說疫情後,進口中藥材價格確實一路飆漲,現在雖然緩步回穩,不過,還有少數品項價格居高不下,像是細辛和酸棗仁,價格較過去翻了兩到三倍,民眾食補常用的當歸價格近期有下修,但仍較過去漲了約三成。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 陳潮宗:
(當歸)過去一斤,我們市場的售價大概在700元,現在都超過1000元了,不過這個可能是當地生產的一個所謂的調節。)
(衛福部中醫藥司長 黃怡超:
台灣的這個栽種,我們也會,中藥司會希望幫他承租公有土地和國有土地,這些租賃的保障,另外我們也會給一些補助措施。)
衛福部中藥司分析,國內中藥材過去八成以上由中國進口,除了疫情後運輸成本上揚,還聽聞中國業者囤藥材,導致售價波動大,未來,台灣除了規劃國內種植藥材,也不排除向東南亞其他國家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