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繼續來看到,三組總統參選人的選戰腳步不停歇,陸續也端出一盤盤的政見牛肉,不過近日,環團是評比三名總統候選人的氣候政見,認為三人的政見強度皆不足,儘管賴清德提出2030減碳目標,但是否足以保護人民,免受氣候變遷的侵害也備受質疑,至於侯友宜、柯文哲都有提到重啟核電,但卻缺乏風險評估,然而各候選人欠缺的,還有對高碳排產業減碳的具體政見。
近日才剛落幕,在杜拜展開的,2023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桌邊會議中,有來自屏東獅子鄉的排灣族人Eleng,以台東卡大地布光電案、屏東縣莫拉克風災重建的禮納里永久屋基地,呼籲政府談能源轉型,必須與原民協商、落實公正轉型。不過近日環團召開記者會,針對三位總統候選人的氣候政見,進行評比。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 林彥廷:
三位的候選人其實在他們,減碳目標裡面其實都沒有提出,非常有野心的減碳目標,我們團體們是認為說,至少2030年提出大概40%的減碳目標,但是只有賴清德的部分,他提出了24%加減(正負1%),也就是國發會去年提出的減碳目標,侯跟柯他們都沒有就這個部分,提出他們的政見)
環團更進一步指出,各候選人欠缺的,還有對高碳排產業減碳的具體政見。
(地球公民機會議題部專員 葉品咸:
石化業 鋼鐵業這些高碳排產業,都會直接影響到,台灣未來的減碳成效,因此各候選人應該要睜大眼睛,共同來監督 思考如何,強化現有的管制手段,包括空污排放標準(限制)製成許可等)
另外,環團也指出,各黨總統候選人都肯認,再生能源發展的必要,也說為來十年最主要的再生能源類型,仍以光電和風電為主,要如何提高社會的接受度,以及和現存的農漁等產業共融,更要平衡對環境和社會的衝擊,是台灣目前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