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流利地回應著族語老師的問題,原民會6號舉辦"原住民族語言師資拔尖計畫"工作坊,邀請5所原民族語師資培育重點大學的5組傳習師與學員,分享1對1師徒制族語的傳習方法,對學習員來說,師徒制的族語學方式很有意義、很實際。
(屏大北排灣族語學習員 tjavaray·taljiyarang(柯妍妃) 排灣族:
想要藉著可以參加這個計畫,然後訓練自己的族語能力,再來學完之後回家,就可以馬上立即地跟VUVU講話,他也很開心,我有加修教育學程,未來可以進入到原住民地區的小學,進行教學,參加這個計畫的話,它可以幫助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更好地使用族語。)
(清大太魯閣族語學習員 馬李育瑄 太魯閣族:
我有自己學族語,然後通過中級(認證),滿大的困境就是,很多時候在遇到,可能語法不會的時候,或者是單字很難背,或者是發音錯誤的時候,其實這些都是沒有辦法可以修正,跟老師一起學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我們的教學方式,會更多元 會更生活化。)
翻開族語師資拔尖計畫條件,學生必須修習教育學程,在學期中,每個月學習族語的時數不能低於24小時;寒、暑假期間每年最少要上兩個月的課、每周必須上五天課;而參與學生必須在兩年內取得更高一階的族語認證,傳習師、學習員,也必須接受校內考核。然而針對密集的族語學習課程,原民會也分別給予傳習師以及學習員薪資津貼,學期中,以鐘點費支應;而寒、暑假期間,學習員可以不用到外面打工,上族語課,就能有3萬元的薪資。目前已有53組師徒共106人投入族語師資拔尖計畫。
(屏大北排灣族語傳習師 peresang‧palivuljung(林秀妹)排灣族:
因為它課程是很密集的嘛,一周就是有六節課,他學得這個東西他一定要回家,去跟他的VUVU 跟他的家裡人,一定要有對話,周間因為有老人文化健康站,周末他就要去參與(相關活動)。)
(清大太魯閣族語傳習師 Abi Ciru(蔡昀絜) 太魯閣族:
像語言學習中心的一些課程,都是對很多的學生,那這一次的話,是我第一次這樣 一對一,平時我就很喜歡去露營,其實露營我們也是有很多的東西,可以學習 那更好,那些環境都是我們的(教學)素材,怎麼點火 起火 怎麼在野外求生。)
(原民會主委 Icyang‧Parod(夷將‧拔路兒) 阿美族
我們現在急著要培育,第三代的族語老師 非常地不容易,因為大家是在,你的父母 你的家庭,已經不講族語的情況之下,要很努力地學族語,經過歷史正義 轉型正義之後,現在我們用國家的資源,用拔尖計畫 來搶救我們的語言。)
參考國家培育奧運選手計畫方式,原民會期盼,未來四年能培育出200名青年族語教師,接手年長、退休的族語老師,成為第三代的族語老師,讓族語的傳承,落實在正式教育的體制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