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公告最新各級醫院三班護病比3月起上路,不過衛福部也直言,目前依照新標準,護理人力缺口還有7500名,新制上路後視執行狀況再作調整。但民間團體認為,地區醫院護病比仍偏高,負擔沉重,恐怕無法止住人力流失。
疫情後護理人員爆發離職潮,讓第一線護理人員,負荷越來越重,衛福部公告新規定,調整各級醫院三班護病比標準,其中醫學中心為白班1:6、小夜1:9,大夜是1:11,而在區域醫院,白班是1:7、小夜是1:11,大夜則是1:13,新制度3月1日開始實施。並且將編列40億作為夜班護理人員獎勵。
(衛福部長 薛瑞元:
以這三班護病比下去的話,事實上是醫學中心缺口會是最大,尤其是在小夜、大夜班的人力的缺口會是最大,這是一個,第二個,不同層級的醫院,其實在上夜班的難度就是不太一樣,繁重的程度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不贊成說,不同層級的醫院的話,它的夜班獎勵是要劃一的。)
衛福部表示新制會先用鼓勵方式,讓達標醫院獲得獎勵,而輪夜班者平均每月可領6千多到2萬多的獎金,從1月開始發放,不過,若以此新制推估,護理人力缺口,還有7500人,而民間團體認為,地區醫院的護病比標準還是偏高,會造成地區醫院相對獎勵低,工作卻吃重,人才可能往醫學中心流動。
(醫改會執行長 林雅惠:
可能會惡化現在醫療資源不均這樣的一個情況,因此醫改會要呼籲政府,那除了加速提升評鑑鑑別度以外,其實也要依據不同層級的院所來配置妥適的資源。)
(新光醫院副院長 洪子仁:
如果我們觀測起來就是說,要達到這樣一個新的護病比是非常困難的時候,那當然我們就應該要在這個入法的時程上,可能要有所一個考慮。)
醫界認為,若後續實際執行發現大部分醫療院所無法達標,還是要回歸到人才回流與留任的根本問題。另外,針對衛福部編列預算獎勵夜班護理人員,醫界也建議,應該對於所有班別的護理人員,一視同仁獎勵,較為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