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da mkksa nniqan Tnegjyalan Truku mggaluk kndsan Truku
Miming: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族語新聞新春論壇》特別節目,我是Miming Karaw.今天是2月8日星期四,明天是除夕了jiyax brah smiyan klmukan,祝福大家闔家平安幸福滿溢Ini qstuq emblaiq kana ka uwan sapah namu。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了解,無非有兩個來源,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有沒有想過,走讀,不僅能讓外界更認識在地的故事或是產業pusu dnuuy都是有價值的,走讀,自以為很熟悉或是原以為不過就是如此的太魯閣族抗日戰爭Tnegjyalan Truku 家鄉事物,因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新意,同時提升在地的凝聚力。現在讓我們透過鏡頭一起欣賞走讀太戰發生地抗日alang Tnegjyalan Truku 事蹟。
((請問那邊有參加太魯閣戰爭的嗎? 沒有,好。)
(聲音來源 政大研究團隊助理 柯哲瑜 太魯閣族
Qmpringagn ptasan paru Cngce
柯哲瑜 Truku
大家好,我們是政治大學的研究團隊,那我們很高興,今天可以跟大家一起來參與,這一場太魯閣族戰役,發生空間的文字登錄,那文資登錄,它究竟是一個什麼概念,今天大家會慢慢的理解,那你手上都會拿到一份那個地圖。)
手拿著安全帽及雨衣上車坐定後,車子便帶著大家駛向曾經發生,太魯閣族抗日戰爭發生地的路線,想要更深入了解沿經地點的故事,手上的地圖,就會很精準地帶領大家,回溯車窗外路線的歷史過往。
參加太魯閣戰役發生空間,文資登陸人才培力工作坊的學員,有太魯閣族人以及非原住民的人,包括國家公園的解說人員或導遊,登山員、 國中小老師及公務人員等,他們都是很關心太魯閣戰役,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們意識過去,都是在講自然生態或地質環境,唯缺乏了對於人文歷史的介紹,重返踏查戰爭發生地外圍,沿路都有中生代,太魯閣族人的解說,讓學員重新認識與連結,過去歷史脈絡,希望返回研習場域,可以發展出持續為子孫後代,傳遞更有價值的共同願景。
(聲音來源 政大研究團隊助理 柯哲瑜 太魯閣族
Qmpringagn ptasan paru Cngce
柯哲瑜 Truku
那我們今天的沿線的路線,我們會先沿路,從太魯閣遊客中心一路到西寶,那這個路線也就是當時的1914年,日軍從立霧溪下游往上,警察部隊從立霧溪下游,一路到末期戰場,天祥的那個位置的這條路線,那今天大家可能非常期待的,就是在這個現地調查,1914年開始的這場戰爭,不過我們想要把時間回溯1896年。)
我們可以透過太魯閣族戰役紀念碑文得知,太魯閣族與大自然是建立在,土地是血 山林是家的關係上,代代守護山林的家園,而日本領台後的1896年進入東台灣,也因族人捍衛家園的決心,而引爆了新城、 威里、 加灣戰役等衝突,於是在1914年5月31日,史上最大規模的抗日戰爭便展開,日本挾精銳武器及萬餘軍警民夫,圍攻立霧溪上游各部落,當時青壯雖僅有3000人,仍英勇抵抗血染山林奮戰,至同年(1914)年8月23日才宣告落幕。
(天主堂 神父 戴宏碁
Sinpu pnrhulan Sinjiyu
戴宏碁
所以可以說台灣有兩個主要的戰役,第一個是鄭成功,把荷蘭人從台灣趕走,以後第二個戰役是太魯閣戰役,沒有別的,別的是事件,所以看的出來他們的歷史是多麼重要,這是大致上,這是事實是這樣的,可是台灣的歷史,必須以客觀的態度來寫,像說成(?)太魯閣事件,有沒有讀書,我跟他們講,他們沒有人相信。)
(政大教授 官大偉 泰雅族
Mtgsa ptasan paru Cngce
官大偉 Atayal
很榮幸今天有機會,來這邊跟大家做分享,剛才愛玉老師是從文化的主體性,來談文資登錄這件事情,那我想要從關於土地權的實踐,文化資產登錄,做為土地權實踐的一種管道來跟大家做分享,今天的分享包括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說,重大歷史事件的空間紀念,到底跟土地權的實踐,有什麼關係。)
(政大教授 官大偉 泰雅族
Mtgsa ptasan paru Cngce
官大偉 Atayal
我們看到說太魯閣戰役,或者是太魯閣的戰爭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因為它對於整個太魯閣族群的影響,是非常的大的,包含我們被迫離開我們的家園,分散到不同的地方,也造成很多這種社會的組織的,一些這種重新的分裂跟重組,都跟這個戰爭有很大的關係。)
(新城國中老師 王瓊涓
Mtgsa tgska patasan Sinjiyu
王瓊涓
我是新城國中的老師,我今天來參加,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因為我的學校,我們有70%是原住民族的學生,那有超過5成的學生是太魯閣族,那過去我曾經帶他們到新城事件,新城天主堂去,那時候我第一次認識,新城事件以及太魯閣戰役,那我的學生問我,這些相關的歷史事件的時候,我發現我也只能夠,透過網路搜尋到的資料告訴他們,他們會非常訝異的發現,在離他們成長的地方,這麼近的一個歷史場域,然後就是跟他們的族群是很有關係的,可是他們完全不知道,所以他們跟他們自己本身的文化,是非常斷裂的,那這是讓我覺得,今天在重述在舊部落的時候,我會去思考到的,就是我怎麼樣去幫助,我的這些孩子們,去認識他們自己族群的歷史。)
然而隨行的太魯閣族,中生代青年Tunux曾經跟著耆老一起入山,進入太魯閣族抗日戰場決戰點,也是親眼看到日本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紀念碑倒塌的太魯閣族學青之一,尤其來到西寶的滾石防衛戰現場,談及遭到砲臺記憶的回顧時,卻引起學員熱烈討論。
(文史工作耆老 吉洛哈簍克 太魯閣族
Dmptpatas patas endaan
Jiru Hruq Truku
談到太魯閣族抗日戰爭部分太魯閣族沒有武器,而日軍卻擁有很多兵器,日軍不僅擁有槍械,甚至還擁有砲彈,砲也就是砲彈,日軍預定攻占部落的路線部分,耆老就在路線上方搭起石牆,但是我所聽到的滾石戰不在西寶,而是在文山溫泉Tbula,耆老看到日軍直接從峭壁攻陷,所以耆老已經知道日軍攻占路線,所以已經先在上方,排石牆砌石牆日軍沿峭壁攻占時,當時耆老還沒發現是日本人,當日軍已爬上部落時,也因族人沒有望遠鏡,在瞭望台的岩石上方往下望時,還沒發現日軍已爬向部落了,又因日軍上山時正要喝水,而攜帶的水杯是鋼器製作的,突然發出了噹的碰撞聲音,族人從瞭望台往下望,赫然看到日軍身體已探進部落,下令快砍斷綁住石頭的繩藤,當綁住石牆的繩子砍斷,瞬間滾石大量落下,把日軍全數打落河流,我媽媽說這整個立霧溪,那時候溪流比較細小,全部都是日軍所流出的血水,而這段抗日戰爭的事實經過,必須讓大家知道抗日戰爭時,在哪個點發生戰爭,至於使用滾石戰術擊退日軍,不是只有文山部落族人在使用,也有位在文山上方的部落參與,因為我們沒有任何軍用兵器,我們只依賴射箭 滾石戰術,來反擊日本掠奪我們土地的武器。)
沿經欣賞隨季節換裝如畫的文山賓館舊址,以及文天祥紀念碑的峽谷美景也可以觀察,不同時代在這裡留下的痕跡,耆老學員語言學家們紛紛表示要能夠回到族人的觀點,很重要的就是語言景觀了。
(隨隊講師 Tunux Wasi太魯閣族
Empgkla rmngaw
Tunux Wasi Truku
做文資保存就是要紀念太魯閣族戰爭這個事情,讓我們後代的小孩能夠了解說,我們過去的祖先發生什麼事情,因為主流教育裡面,看不到這些記載的東西,所以那你要做紀念,做讓大家都能夠看到,那就是要有一個空間或是一個場域,或是各種形式去呈現,讓我們後代族人能夠知道,曾經這邊有太魯閣戰爭。)
(公務員 江劉金明 太魯閣族
Mqeepah nkana klwaan
江劉金明 Truku
若是講太多學術的東西,可能對一般的人來講,對太魯閣族的了解是困難的,大部分的人進入到太魯閣國家公園,都是會先看到太魯閣的牌坊,接下來進到國家公園管理處,那我們從太魯閣的牌坊跟國家公園管理處這邊,我們其實不容易看到說,有關於對太魯閣族人歷史的呈現,就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名稱,我是建議說,其實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向,譬如說是不是可以稱為太魯閣國家人文紀念公園,就是讓人家想到說進到太魯閣國家公園,它不只是個公園,它其實跟太魯閣人是有很大的連結跟關係。)
根據世界有名的人類學家叫Jade Diamond,他有一篇文章在2001年,在英國的自然學家裡面發表的台灣獻給世界的禮物。
(文史工作耆老 吉洛哈簍克 太魯閣族
Dmptpatas patas endaan
Jiru Hruq Truku
適逢假日休閒旅遊像是布洛灣的地名指示牌,不是只放中文說明,應該是族語放在上排,中文並列下方,因為這裡是太魯閣族的老部落,另外還有天祥,因為這部落處處長滿山棕樹,且這部落曾經發生過抗日戰爭,現在科技先進有聲指示牌都有了,只要按一下就會有聲解說部落史,還有就是天祥到西寶中間,還有Duyun家族的部落,這裡也是日本曾經駐守的部落,而且這裡還是日本養馬場,用自己觀點論述及雙語解說牌,大家對太魯閣族的認識,會更貼切與真實。)
(國立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教授 張學謙
Paru ptasan Taytu
Mtgsa 張學謙
語言景觀方面,當然是語言為主,那現在太魯閣語之外,我想有一個重點,就是讓大家也能夠知道,這個是什麼意思,所以我想雙語是一個方式,甚至多語言,就是用太魯閣族語,加上華語或是地方的通行語,然後用羅馬字,然後再加上一些美工的設計,可能會比較吸引人,我想大概也可以能夠區分一個主從的關係,那用太魯閣族語為主把它放在上面更醒目的地方,那當然如果要吸引人注意的話,也需要一些用在地的素材,來營造一個語言景觀,就是說它要怎麼樣去呈現,事實上可以發揮這個地方的創意,在網站方面,也都是要強調太魯閣的一個主體性,那這個主體性,一般是用羅馬字來寫,會比較清楚的,再加上一個地方特色的族語景觀。)
返回太管處的研習場域,學員們認真聆聽並結合走讀所見,也提出討論建議,包含耆老紀念形式的願景,及如何用族語登錄文資彰顯主體,而太魯閣族戰後的迫遷,與集體遷徙在文資登錄工作中的角色與共識,使用沉浸式設計模擬現場戰事,或實境解謎角色扮演遊戲等等,還有法規上的解套,希望尋求紀念活動真正的落實。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教授 官大偉
Mtgsa ptasan paru Cngce
官大偉 Atayal
對於空間的紀念,其實大家有能夠超越了,關於這種一個紀念碑的想像,不是只是在空間中,弄一個碑就結束,我們能不能夠有一個故事角落,然後有族人在這邊,培養族人在這邊,訴說我們自己的故事,讓來到這邊的這些參與者能夠有機會坐下來,在那個地景裡面,看著山看著河流,聽著族人來訴說,這個歷史的故事,我想這也都是超越,那個只是設一個這個構造物紀念碑,而能夠更深刻的把這個參與者能,夠帶到我們的語言的文化,文化的地景的情境裡面很好的構想。)
(文史工作耆老 吉洛哈簍克 太魯閣族
Dmptpatas patas endaan
Jiru Hruq Truku
所以我們要思考,有關於計畫與國家公園共管機制,要如何取得共管的共識,如何與國家公園參與與溝通共管,其實說實在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全都是祖先居住的山林與家園,當我們能夠有參與共管機制機會,如果有這樣夥伴關係合作互動,這是好的開始也樂觀其成。)
我在想這題目應該要更精準的是要問這些東西,但是我會覺得,這些東西我不是很清楚。
歷史是前人所創造的事實,我們也正創造未來的歷史,就歷史經驗來說太魯閣族人與其他族群不同的是,日本人聯合台灣其他受殖民族群一起圍攻,為了保衛生活空間的太魯閣族人,戰況慘烈幾至滅族的境地,希望透過空間文資紀念形式,能夠一次性的還我歷史解釋權,並將真相公諸於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