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復育台灣櫻花鉤吻鮭,從2017年開始,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與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攜手合作,成功將台灣櫻花鉤吻鮭移地野放,重返歷史棲地合歡溪,經過幾年觀察,保育成果顯著,魚群數量已逐漸增多,遊客也可以欣賞到國寶魚的身影。
雪霸及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跨域合作,在合歡溪小嘆息灣,成功建立國寶魚台灣櫻花鉤吻鮭的繁衍棲地,在良好的合作模式下,經2017年雪霸與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成功將櫻花鉤吻鮭移地野放,重返歷史棲地合歡溪,如今已在合歡溪中自然繁衍後代,在合歡溪約有6650尾櫻花鉤吻鮭。
(太管處保育課科長 鄒月娥: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來持續幫我們做調查,那族群數量都非常的穩定,那也有自然繁殖還有產卵這些,就是情形很好,那族群很穩定,也就是相較於其他的雪霸處也放到其他的溪流,相較之下,我們合歡溪上游這邊的非常的穩定,我們也都期望大家一起來努力,能夠讓這個台灣櫻花鉤吻鮭,牠們能夠生長得更好,那因為他們是冰河時期冰河絕遺的,那個珍貴保育類的物種。)
(民眾 Mayaw Namoh(林逸聖) 阿美族:
這樣表示那邊的水質非常的乾淨,所以那對環境上,其實都有非常大的幫助,部落上的居民都一起響應,這個環保當然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在國家公園跨域合作理念下,保育己有顯著的成果,太管處保育課科長並指出,太魯閣國家公園內部分溪流,都能夠看得見櫻花鉤吻鮭的蹤跡,也請民眾要配合,不要去干擾牠。
(太管處保育課科長 鄒月娥:
像有些比較容易看得到,比如說合歡溪步道有些地方他們,是有些地方可以看得到,可是也請民眾千萬一定要配合,不要去干擾牠,比如說餵食,這就是非常不好的情形,如果真的有發現,我們是可以依照相關的罰則來處理。)
台灣國家公園擁有完整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多樣性及棲地保育的核心地帶,在跨域治理與合作理念下,讓新一代的國家公園系統走出範籌,並且指標性物種的保育復育效益擴展到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