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時代,想買房實在不容易,民眾也很無奈。
(民眾:
應該買不起吧,要有一個富爸爸 富媽媽。)
(民眾:
(房價)現在還是偏高,(買房)如果靠自己的話,是比較難一點。)
(民眾:
負擔重的 我覺得租房,可能會比較舒服,第一 你的薪水現在,連吃飯可能都顧不上吧,再加上如果是供(受)薪階級,養孩子真的很麻煩。)
不過,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青壯年人口713萬多人,其中近229萬人名下有房產,住宅自有率約32%,相較2018年的21%,5年來增加近11個百分點。專家認為,青壯年擁房人口增加不能和購屋能力畫上等號。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 何世昌:
青壯族群擁房比例上升,不代表說青壯族群,就越來越買得起房子,很多青壯族群買房子,都是靠上一代 或是家族資金奧援,部分比例是來自於長輩贈與,或是離世之後繼承的一個房屋物件。)
民團也觀察到,2018年到2023年之間,繼承移轉棟數增加超過3成6,透過買賣取得房子約1成左右,換言之,年輕人透過繼承來取得房子比例及數量逐年提升。
(OURs都市改革組織研究員 廖庭輝:
很多年輕人他必須是要,房子跟孩子二選一,整體的購屋負擔能力的部分,其實這五年來也是不斷的在惡化,那即便是買房的年輕人,我們也可以從數據中看到 就是說,面積是越來越小 價格也是越來越貴。)
廖庭輝也進一步分析,以近5年的房貸負擔率來說大概上升了6%左右,一般家庭負擔房貸的比例從三成六變成四成二;至於房價所得比,也就是不吃不喝幾年買得起房子,則從2018年的8.82年到2023年的9.86年,多了約整整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