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立法院群賢樓前,民間團體要政府正視公權力遭濫權可能,因為今年2月就連續爆發屏東縣員警疑似毆打嫌犯致死,還有武陵派出所員警集體刑求逼供17歲少年等事件,讓民團擔憂施行刑求以及酷刑等公權力濫用的發生,並呼籲行政院,應將因屆期不連續沒完成立法的"禁止酷刑公約施行法"草案,送進立法院。
(民間司改會常務委員 呂紹瑋:
我們常常講法治國家,法治國家真正應該被重視的,並不是人民守法這件事,而是公權力的實施,它必須受到法律的約束,那至於為什麼在現在的法治的台灣,還會發生酷刑的事件,我想這已經不是單一員警,他在值勤上面,個人因素所去產生的問題,而是背後有系統性的原因。)
民團認為,員警執法過當的原因,可能出自制度問題,但早在2017年的司改國是議會已議決要成立"警察專案與績效管理委員會",澈底檢討警察績效制度,不過卻遭警政署在同年否決,即使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一再要求成立委員會,時至今日卻不見政府作為。
(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監事 黃約農 泰雅族:
像我在當警察的時候,學長常常說 績效險中求 對,所以就是我們在去做,每一個績效的時候,上面要求你要達到這個數字,但是你可能達不到,你可能會有相對應的處罰,或者是,可能在工作上面會有一些壓力,有的甚至沒辦法去請假,就是我們在選擇的時候,可能就會讓自己,暴露在更高的風險上面這樣,然後也會讓民眾會有更高的風險。)
民團期盼從法律層面跟制度改善出發,同時也呼籲國家人權委員會應遵行兩公約制定的相關草案,進行調和與分工,別讓員警與民眾成為國家法制下的犧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