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qayaw paluma tu tengen ay kasa ta makuta'ay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黑豆作物"跟加工技術,大約從清朝時期就被引進當地,一直延續到現在,而最近3月分,是黑豆種植的時間,部落族人以人工方式進行播種。
彎著身、鬆土、播種,豐濱鄉港口部落族人為了延續部落傳統黑豆作物,以人工的方式進行拉線後,挖溝渠,然後播下種籽、覆土。
(港口部落居民 楊秀英  Amis
Raqit
我們挖溝渠時才會很整齊,如果不拉繩就會歪掉,不是嗎,隔一段時間要割草時,可能就會被割到,如果不整齊。)
港口部落的黑豆作物、種植跟加工技術,族人表示,大約是從清朝時期由中國大陸福建人所引進,因為部落土壤非常適合種植,才延續到現代。
(大港口部落居民 Amoy(蕭阿妹)  Amis
Raqit
我們的阿嬤嫁給福建人,他就說要教所謂黑豆的作物,就回去拿種籽了,然後他就教我們的阿公阿嬤們,教到如何加工。)
(大港口部落居民 陳杰敏  Amis
Raqit
因為這邊有一個秀姑巒溪,他們會從這個地方,而變成一個貿易港,類似像成功的成廣澳,這種類似這樣,就是船可以停泊,然後就是在清朝時期,100多年前,然後從事這個,各式各樣的種籽或者鐵器做交易,據我所知調查,從那個時期,所引進來的種籽,黑豆的種籽,然後就種植到現在。)
部落黑豆作物的種植,除了耕田、鬆土由耕耘機進行外,其餘工作都由人工進行,在部落青壯人口外流下,協助播種工作的工人,大多是70歲以上族人。
(港口部落居民 Naday  Amis
Raqit
非常累,哇!非常累人,因為我們年紀大了,如果不打工,家裡的電費稅金要從何而來,跟孩子要錢,他們說沒有,(你們這樣彎著身工作,背不會痛嗎?)背也會痛,就忍著,還好在家裡都習慣忙碌。)
族人表示,黑豆種植的時間必須在3月分,過後結豆率就會降低,在7到8月分時採收,採收後的豆子,都自行加工製作成豆豉(ㄔˇ)醬、黑豆漿等產品。目前部落種植的面積並不大,也只有少數的族人種植,部落也期望能擴大種植面積、產量並研發產品,未來成為部落特色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