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議員 張全馨嵐 布農族:
我覺得綠能再怎麼好,都不應該變成良田流失的一個原因,所以在地面型光電,其實我覺得台東縣,真的非常非常不適合。)
反對光電造成良田流失,去年曾在台東掀起討論。尤其目前環評制度,光電若設在重要濕地才需進行環評。也就是說無論再大片的農地,都有機會轉為光電廠,因此近年出現了光電搶地的質疑聲浪。輿論之下,環境部研擬新規章,預計最快七月底預告。
(國民黨立法委員 Sra Kacaw(鄭天財) 阿美族 VS. 環境部長 薛富盛
未來在地面型的光電,它達到一定的規模或者一定的面積,就一定要要求要進入環評,假如太陽光電的設施,是在環境敏感的地區,比如說國家公園特定的農業用地,或野生的保育區,這個也要環評,我是建議要加快啦。 )
由於不少部落已經為了光電開發,提出抗議,立委期盼加速建立制度。同時,也有立委呼籲,國家環境研究院應設立"再生能源與環境汙染成本估算小組"。
(民進黨立法委員 Asenay Daliyalrep(陳瑩) 卑南族 VS. 環境部長 薛富盛:
就沒有人去計算說,環境成本,建廠成本多少 核廢料儲存的成本,對 完全認同,那儲存是一個成本,重點是意外發生的時候,我想那個成本就不是,我們連去計算成本機會都沒有,因為我們可能都死光了。)
國內近年開發多元再生能源,透過計算汙染成本、風險意外成本等,除了在電價制定之外,也能讓政府參考,做出適當的能源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