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9
記者
Kacaw·Mayaw(周浩伊)/許家榮 宜蘭五結

原民知識體系研討會 逾150名專家學者交流

傳統文化慣習,更是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的重要基石,科技的演進,雲端的應用服務,也能讓學習原住民族的文化知識更便利,已經舉辦第三屆的《台灣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研討會》,這次是以泰雅族的,重要文化資產「Lmuhuw」為主題,現場更是超過150位的專家學者,到場分享經驗。

耆老隆重莊嚴的祭告,揭開台灣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研討會序幕,今年以泰雅族重要文化資產「Lmuhuw」為主題,超過150位學者專家、以及族群知識保存者,也都來到現場分享經驗。

(台師大教育系學生 Kiyana'(許良穎) 卑南族:
他是我的'ali'這一個詞,其實有很多個含意,就是我統整出來大概就有4種的含意,這樣的關係在歷史中有什麼演變,因為這是一個很親密的稱呼,這不是一種官方性的,所以,只要我跟他的私交很好的話,我也可以稱呼他是我的'ali'。)

而在場外也設有Tminun共享織織展覽,現場也有多位男女織者現地織布,這樣震撼的景色也讓霧鹿部落的織女胡金娘,感到非常欣慰。

(霧鹿部落織者 Mua Istandaa(胡金娘)布農族:
我非常高興看到年輕人,能走向我們以前祖先,傳統文化的服飾,很高興,因為年輕人真的要復古(振),過去老人所創造的點點滴滴,很珍貴。)

文化知識延續相當珍貴,而日常知識即時運用,也成為當代原民的重要課題,研討會當中也發表了,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雲端應用服務平臺,讓科技蓬勃發展的現今,文化的延續也有了新樣貌。

(東華大學原民院長 石忠山 阿美族:
使用(科技)類似途徑,幾乎它是一個無法避免的趨勢,我們也不要置外於這個趨勢,而是很勇敢地 讓傳統跟現代知識,用最新的一個方法,把它結合在一起,它未來一定可以幫助很多人,用更快 更便捷的方式,取得它們所需要的原住民族的知識。)

(原民會主委 Icyang‧Parod(夷將‧拔路兒) 阿美族:
學校的整個教案還有知識教學的這些素材,我們過去並沒有建置好,所以接續就是要把這個,我們各個族群的知識體系,逐步建構以後,那我們的實驗學校,不管是小學、國中、高中就會有更充裕的資料。)

而這樣知識體系雲端平臺的建置,也有望逐步完善原住民族教育,更能保存原住民族的傳統知識與文化意涵。一連兩天的族群知識體系研討會,從文化生活到信仰價值、土地運用再到永續經營,相互交流建構更完善的原住民族知識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