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阿里山竹子因老化以及染上竹簇葉病,導致竹子大量死亡,筍農生活嚴重受影響。而嘉義縣農業處也回覆在今年3月,農業部就預告修改獎勵輔導造林計畫辦法,期盼貼近筍農需求。
本該要是整片深綠色竹林的山頭,如今泛黃一片,竹子全都死透,沒得採收。曾經是阿里山最大宗的經濟作物竹筍,近年受到老化以及竹簇葉病兩大因素,導致竹子大量死亡,筍農生活陷入困難。雖然多次向政府單位反應,尋求轉型,但到現在,仍未收到政府單位實質的回覆。
(筍農 Yapas Niahosa 鄒族:
去年我就一根筍都沒有(收成)就已經死透了,去年就一根筍都(沒有),更不要等期待今年,我們也一直跟政府要求(解方),到現在都還沒有給我們明確地,要怎麼樣去輔導我們去做轉型。)
過去能有整個山頭的收穫量,如今僅剩公路旁的一角還勉強能採收,筍農真的苦不堪言。而竹林轉型的問題,其實去年5月,議員武清山就將問題拋向農業處,建議朝向「更新復育」與「獎勵造林」兩種方法著手。而目前較可行方法是獎勵造林,但議員認為目前給予的經費過少,根本無法支持筍農轉型。
(嘉義縣議員 武清山 鄒族:
如果要整理這個竹園要費這樣很大的力氣,首先要剷除還要銷毀這些生病的竹子,所以些許的一些補助的工資(經費),遠差目前真正需要的一些經費。)
(電訪 嘉義縣農業處農林作物科長 李秋瑩:
當初大家會比較擔心的是它(一公頃)20年60萬,其實金額很少,那林保署就是中央林保署,針對獎勵輔導造林計畫辦法,也在今年的3月5號有預告修正,那就修正後的辦法,把造林年限由本來的20年縮短為6年,那一樣期滿可以領到60萬,那第一年的造林獎勵金一公頃就有20萬,那尤其是在原保地的部分,如果說6年期滿之後,原保地的部分可以轉著接續去領這個禁伐補償,它就是可以延續下去。)
目前除了等待獎勵輔導造林辦法法規的通過外,而農業處也說明在更新復育方面,嘉義林保署已跟試驗單位合作,從開花的竹子上面尋找種子,但現階段取得到的不是空砲彈就是品質不良的種子,目前仍積極尋找其他解方,盼早日解決筍農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