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5
記者
Kacaw·Mayaw(周浩伊)/許家榮 宜蘭五結

青年投入織者行列 文化技藝傳承不間斷

隨著族群意識高漲,許多青年是紛紛投入部落事務,尤其在女織男耕的傳統印象當中,來自南山部落的Losin和霧鹿部落的Bisazu(比撒魯),跳脫性別的限制,投入織布技藝傳承的行列。青年透過網路尋找部落圖紋,讓織布的學習無遠弗屆,也讓更多人看見傳統技藝的魅力。

織者專注的眼神,協調的雙手,穿梭在經緯之間的繩子,沒有停下腳步。來自南山部落的織者Losin,透過網路學習織布,尋找部落的傳統圖文。

(南山部落織男 Losin Pasang(陳奕哲) 泰雅族:
因為老人家身體不一定太好,然後織布其實有時候會滿需要體力,所以很多時候我都需要從網路上面,然後會看到很多織者的分享,或者是說博物館的數位典藏,從上面的織品截(圖)錄下來或者是說試著複製,然後再去詢問阿嬤說這個是不是我們部落的(圖紋)。)

技藝的傳承跳脫性別,減緩傳統文化的流逝,部落耆老擔憂技藝失傳,看到青年願意學習,耆老們更是傾囊相授。

(霧鹿部落耆老 Mua Istandaa (胡金娘)布農族:
我願意,因為這個是一定要不能斷線的(技藝),其他部落裡面有什麼的話,我也讓他多參與,多學習一下。)

(南澳織布文化資產保存者 Bakan Nawi(彭秋玉) 泰雅族:
為了要延續我們自己的文化,應該是要繼續(傳承),不管是男生或者是女生,尤其是男生他願意學,我們都教。)

過往,傳統部落女織男耕的性別分工,維繫了部落社會結構,然而到了當代,越來越多男生投入織布技藝,呈現了當代多元的傳統面貌。

(南山部落織男 Losin Pasang(陳奕哲) 泰雅族:
我那時候學的時候,其實Labi 阿嬤她自己是沒有很排斥教男生的,其實反而是中生代,因為老織女,她們已經覺得既然女生都沒有要學,那男生學的話,就是何妨不讓他去做。)

(霧鹿部落織男 Bisazu(余仁瑋) 布農族:
現代來看的話,男生跑出來學(織布),
是因為覺得這個東西(織布)很可惜,需要思考跟去磨練然後呈現在於,這個世代而有的不一樣的文化。)

對此,耆老也希望青年們應勇於嘗試,創造屬於當代新傳統。

(南澳織布文化資產保存者 Bakan Nawi(彭秋玉) 泰雅族:
因為我們已經回不到過去了對不對,那我們有這樣的元素,那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有這個元素之外,是不是他們自己可以創新,自己有這一代的衣服。)

隨著世代的更迭,祖先耆老的生活經驗,成為部落代代相傳的規範與慣習,如今,當代原民社群仍有許多挑戰,文化的傳承也持續接棒,耆老也期盼,延續傳統的同時,也能繼續創造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