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qaan Thau kazakazash Ita Thau pudaqu kazakazash
每年農曆3月1日,是邵族傳統播種祭的時間,同時也是系列農事祭儀的開端,雖然早年因為日月潭成為水庫後,讓邵族人失去原有的耕地,轉而發展觀光,但像播種祭這樣維繫傳統文化的重要儀式,邵族人仍堅持延續文化。
居住在南投魚池鄉日月潭的邵族,早年因興建日月潭成為水庫後,就淹沒了許多耕地,而讓傳統農事文化幾近消失,雖然如此,邵族人還是不忘祖先的訓勉,每年農曆3月1日來辦理播種祭,傳承這項重要的祭祀文化。
(邵族袁姓家族頭人 袁百宏 邵族
Thau lhkashwanan shiduq Daduu
Quan(袁百宏) Thau
因為就是從日本時代引進水來這裡,做水利發電以後,現在變成邵族的人,沒有土地可以去做一個農作的種植,現在我們每年都是會到這個地方,來做這個(播種祭)儀式,照著祖先的這一些訓勉,就是一直這樣傳承。)
邵族播種祭其實分為播種前祭,與播種後祭,其中播種前祭最為重要,因為家戶都要帶著家中的孩子前來學習播種,好讓這項文化得以延續。
(伊達邵部落兒童 石侑蓁 邵族
Ita Thau azazak
Niwa Lhkatafatu(石侑蓁) Thau
學習要怎麼試播,然後順便傳承這個文化。)
(伊達邵部落兒童 石育銜 邵族
Ita Thau azazak
Tanbauwa Lhkatafatu(石育銜) Thau
我覺得滿好玩的,因為就是可以小朋友然後一起在那邊,把種子這樣放下去,感覺可以玩樂到的感覺。)
(邵族袁姓家族頭人 袁百宏 邵族
Thau lhkashwanan shiduq Daduu
Quan(袁百宏) Thau
早期都是天未亮,各自家屋都會帶著自己小孩子去,做一個pudaqu,就是小朋友小孩子試播的一個儀式,等一下我們還會有一個祭典,就是pudaqu的一個祭典。)
此外就在播種祭後,今年邵族也將舉辦少見的鞦韆祭。
(伊達邵部落青年 丹志文 邵族
ItaThau paharway
丹志文 Thau
就在今天的播種祭過後,我們就是會去採集這些材料,大概在兩天三天,我們就會把那個鞦韆做起來這樣。)
鞦韆祭其實就是延續播種祭後的一個重要儀式,主要做為祈福與祈求豐收的儀式,但如果當年有遇到部落有人離世等重大事件發生,就不一定會辦理鞦韆祭,因此今年鞦韆祭的舉辦,也相當有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