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目前討論熱烈的議題,還有近日的缺電爭議,環境公民團體主張,核能不是能源的解方,也說核電並非台灣目前主要的能源來源,今天(23)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表達訴求。
就快要進入夏季,但是近日停電事故卻頻傳,也讓台電成為了眾矢之的,到底要不要重啟核電?也讓403花蓮強震,餘震頻繁的當下,成為環團專注的方向。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崔愫欣:
我們不曉得下一個,發生地震會在哪裡,會在哪一年之後都不曉得,所以我們知道在東日本,大地震之後,最麻煩的不光是地震,而是無法控制的核災。)
台灣在地震帶上,若重演東日本大地震海嘯、核災等問題,台灣恐怕後果不堪設想,何況要繼續延役老舊的核電廠。然而,近期停電事故,多數由發電廠或輸電設備老化而造成的故障,也更進一步指出,近年再生能源成果提升。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 蔡雅瀅:
核二廠還沒有除役的時候,就曾經因為發電機,避雷器設備老舊,然後發生了爆炸事故,停機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核三廠過去也因為,設備老舊破損漏油起火,引發大家一個安全的疑慮。)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秘書長 楊順美:
2023年到2023年中葉,其實全球運轉中的反應爐,有407座比2022年少了4座,比它的高峰期2002年438座,是減少了31座。)
環團也指出,全球再生能源的發展與設備的發展,2022年,光太陽能在全球增加400萬千瓦的裝置容量,比前一年增加三分之二,也比2022年的415座核反應器的總裝置容量約375萬千瓦還要多。若要使用核能,除了就核電場延役風險外,核廢料的處置問題,目前也依舊無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