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nan 400 cenana tuapapa Yenmin tamna 'ʉna
台南札哈木樂舞集與娜麓灣樂舞劇團合作,推出以台南市原住民族人為主題的《RAKARAK.漂-泊向南方》,同時安排座談會,讓觀眾與製作團隊近距離交流與分享。
台上舞者充滿活力的舞姿,象徵族人從原鄉移居都會,打拚追夢的心境。台南札哈木樂舞集與娜麓灣樂舞劇團合作,製作《RAKARAK.漂-泊向南方》,適逢台南400年活動,市府邀請劇團,在永康社教中心演藝廳演出,故事原型取自屏東古華部落族人,移居到台南市的生命歷程,這讓正在台南打拚的族人,感觸相當深。
(觀眾 廖俊傑 卑南族
cau cumacʉ'ʉra
廖俊傑 Pinuyumayan
很多肢體動作,但是那種肢體動作,讓我們感受到以前,我們的前輩來到都市發展,真的是歷經千辛萬苦,努力是為了生活為了飽餐一頓,不過看到他們的認真態度,那我們真的是很感動。)
(台南市原民會主委 Salau Kaljimuran(白惠蘭) 排灣族
Tainan Yenminhue cu-we
Salau Kaljimuran(白惠蘭) Paiwan
首次以都會區現代舞的方式來呈現,所以當初在屏東的園區來展演,那我們的備忘錄裡面,也有寫到說,希望他們能夠來台南,也有一個回饋的演出,那剛好台南今年是400年,我們希望台南400也有原住民的參與。)
娜麓灣樂舞劇團藝術總監指出,除了利用舞蹈動作,以及族語歌曲、流行音樂來呈現劇情外,更透過鏡子、手機、魔術方塊等不同道具,來象徵原住民族來到都會區,面臨的生活困境。
(娜麓灣樂舞劇團藝術總監 懷劭‧法努司 阿美族
Naruwan 'utori tumʉkʉ cung-cien
懷劭‧法努司 Amis
在整個演出過程當中,我們是用有多道具形式,包含我們所看到的手機,包含魔術方塊還有顯微鏡,大的六面鏡子還有黑白方磚,這是代表我們台灣原住民離開部落到都會裡面,所遇到的這些事情。)
台南市原民會強調與娜麓灣樂舞劇團合作,能扶植台南在地的札哈木樂舞集,激發台南原民樂舞創新創作能力,也讓都會區族人的故事,被更多人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