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5
記者
Kacaw·Mayaw(周浩伊)/許家榮/puljaljuyan(李耀維) 桃園楊梅

AI助力復健升級 文健站長者樂活又健康

manamuh ku babalaki u AI saedap paicelang

要活就要動,楊梅文健站,結合天成醫院資源,運用AI健身器材,協助長者健身復健saedap miyatayat,除了學習器材正確使用姿勢matungus,透過AI紀錄長者肌耐力的使用,文健站督導表示,長輩的身體機能也逐漸變好。不過,科技在走文化要有,楊梅文健站結合中央大學,參與代間教育計畫,與學生分享paselay原民美食與歌舞,促進社會對話與認識之餘,也落實了全民原教的精神。

 

隨著國內健身風氣興起,加上科技蓬勃發展,許多健身器材以結合AI智能,像是楊梅文健站攜手天成醫院,提供長者更精準、更專業的科技體能教練。

 

(楊梅文健站長者 Lisin Sawmah(汪美玉) 阿美族:
babalaki  Lisin Sawmah(汪美玉) Amis
原本我的膝蓋很痛,走路的時候都在痛,沒有辦法 老師給我們1對1教學,我們會按了就自己按,老師就看我們是不是都理解,健身器材的操作方法,很開心 可是還不能跳舞。)

 

(楊梅文健站督導 Young(張容甄) 阿美族:
tutaw Young(張容甄) Amis
透過這樣的電腦,就是AI的機器 然後輔助我們,但很多長者年紀大了 膝蓋不好,骨頭不好 然後害怕去做伸展,透過機器 不知不覺,那個阻力 抗力就增加,增加之後 他們也不知不覺就,就長肌肉了 然後肌肉也結實了。)

 

然而,在科技發展同時,文化的傳續與對話,也在都會區顯得格外重要。

 

透過中央大學代間教育計畫,長者化身老師,分享傳統歌謠、部落美食,落實了全民原教的精神。

 

(楊梅文健站督導 Young(張容甄) 阿美族:
tutaw Young(張容甄) Amis
透過這些族群 讓這些漢人的年輕學子,認識 除了他們自己以外還有,台灣還有這些部落 這些族群,然後認識他們的文化 認識這些人,我覺得小孩子也學會了,怎麼跟他的阿公阿嬤相處,然後阿公阿嬤也知道,怎麼跟他們孫子孫女相處。)

 

課程中拉近祖孫輩的距離,文化的隔閡也逐一瓦解,楊梅文健站也期盼,未來持續深化與各界的資源連結,讓長者能夠體驗更多創新事務,同時達到文化健康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