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to賴清德 p'ubuy tuqiy ni小英 krhun mita squ yuwaw Tayal
賴清德正式上任,成為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回顧他在競選時,所提到的原住民族政見是端出包含語言、土地、自治、教育等議題。但過去許多人會將他的政見,拿去跟蔡英文總統競選時的政見比較,甚至有學者認為,賴清德政府有責任完成蔡政府8年的未竟之志。究竟賴清德在原民政策上,如何延續他常喊的「小英路線」,受到原民社會高度關注。
(新任總統 賴清德
終於我們一起走到了這裡,謝謝你們用無比的勇氣,堅持到最後一刻我們守住了民主,也守住了勝利,對不對!)
1月13日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大位的賴清德,以550多萬張選票當選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賴清德喊出會持續走蔡英文路線,那原民政策呢?
總統蔡英文競選時的原民政見,許多人認為是原民社會最高理想,但也有人認為執行上有很大落差,尤其原民土地、自治政策是進入深水區。
(新任總統 賴清德
我這邊可以跟大家報告,賴清德當總統,我會找原住民還有社會各界,我們一起來討論,找出一個最好的做法能夠讓原住民落實自治,大家說好不好?)
賴清德講到原民自治,強調由下而上推動。首先就是確立部落公法人的法律地位,並在政見中提及要發展原住民族會議,並透過平臺讓族人參與發聲。
而在就職同一天,針對傳統領域劃設排除私有地爭議,發起抗爭的紮營行動,也將告一段落。回歸賴清德的土地政見,除了完善部落諮商同意相關辦法,也要接力設置原保條例。而總統蔡英文原本提及的土海法願景,賴清德政見則是提出「管制規則」。
(民進黨副祕書長 楊懿珊
必須說整個行政部門應該要不只是原民會的責任,而是說整體的行政部門,應該要把國土計畫的上位精神做一定程度的,跨部會溝通還有社會上面的討論。)
不只在土地議題,賴清德政見主軸─族群主流化政策綱領。像是教育議題上,除了建立雙軌的原民教育體系,也將以族群語言為中心,推動原住民族學校。至於在語言方面,指標性政見就是成立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
(民進黨副祕書長 楊懿珊
他(賴清德)時常講說,其實每個部會都應該要,有原民會的代表跟思考,因為如果只單給在原住民族委員會裡面,其實會變成又回到一個本位,好像所有的跟原住民相關事務,它應該是回到原民會身上,但其實反而應該是,讓各個部會導入多元族群的思維,才能夠互相的去分享資源。)
然而賴清德政府上任,就先面臨國會三黨不過半的局勢挑戰。而強調由下而上推動的政策精神,溝通再溝通,成為賴清德政府化解僵局,以及破除原民政策「深水區」重要方式。520上任,「落實政見」將持續受到社會監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