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綠油油,依山傍水的自然美景,就在文化旅遊勝地,台東縣東河鄉南都蘭段,而這裡正在討論一起渡假村的開發案。
(工程顧問公司環工經理 蕭宇展:
相關有關4Q的生活概念的構想,可以支持我們在地的文化,以及相關生態資源的延續跟推展,所以我們目標將我們的開發基地,開發成我們東部,我們東海岸地區高品質的一個休閒度假村。)
在這塊的淨土上,正在規劃開發7公頃的渡假村興建6層大樓,將近300間房間,而遊客加上員工一口氣環境負載高達近千人,如此龐大的環境負荷量,讓居民及環團相當擔憂。
(東河鄉居民 羅小姐:
(這是)一個很陡峭的邊坡,我們住在那邊的人都知道它是下小雨就是小泥流,下大雨就是大的土石的流,而且那邊也是交通車禍經常發生的地段。)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議題組長 蘇雅婷:
其實他是處在黏土質的海階臺的地形,那平常沒有風沒有雨的時候就會崩(塌),然後我們也去現場現勘基地的邊緣,其實不斷地在滑落。)
居民擔憂土質鬆動,影響民眾行車與居住安全,不過這樁開發案已在地方討論多時,開發商也透過鄉公所舉辦說明會,但卻未踏進開發地附近的關係部落,進行說明,讓居民感到相當不滿。
(東河鄉居民 羅小姐:
如果還沒有落實整個區域的評估,不管是環境面、經濟的 或者我們社會文化,包含很重要的原住民族傳統領域,這邊就是阿美族世代居住的一個區域,到現在還是很重要的傳統領域跟海域。)
(阿度蘭阿美斯文化協進會副總幹事 Diway(林一凡)阿美族:
開發商從來就沒有針對首當其衝的都蘭部落做一個說明,開發商每次都在鄉公所開會,而且一次都沒有在部落(裡)開說明會,我是希望開發單位去跟部落直球對決。)
除了說明會的舉辦地點,讓居民覺得不受尊重,在環境影響說明書當中,居民指出開發商沒有跟部落諮商,就自行將阿米斯音樂節,納入觀光資源,更指出環境影響說明書,還錯將大獵祭當成是都蘭部落的傳統祭儀。
(阿度蘭阿美斯文化協進會副總幹事 Diway(林一凡)阿美族:
都蘭不叫大獵祭,而且獵祭的舉辦,我們也不是用五節芒搭臨時的工寮,那參加的對象也不是用家族而定,都蘭部落成年的男性都有義務要參加這個獵祭,我不曉得這個田調資料從哪裡複製過來。)
(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部專員 梁聖岳:
有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還有他們的傳統領域?是什麼樣的範圍?怎麼做看待?在整份報告裡面 都是說依照中華民國的法律,這個地方就是它們要開發的五線kakalahay這個地方,不是都蘭部落傳統領域,這是非常荒謬的事情。)
面對居民與環團的質疑,開發商表示已遵循原基法及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等規定辦理,未來也會持續與部落溝通。
(工程顧問公司環工經理 蕭宇展:
基本上我們也是還是會盡量就是跟民眾溝通,盡量做到要溝通的這一塊,因為現階段我們是還在編製環說書,就還在討論。)
然而,捲土重來的南都蘭段休閒開發計畫審查,也在環境部的主持下落幕,但環評委員也提出多達12項缺漏,其中也包含水資源的運用與回收、施工及營運實空氣汙染、文物遺址的監測保護以及交通接駁運具規劃,經審查會議決議補正再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