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阿美族語彼此打招呼,並複習各樣的單詞,這是十全國小附幼沉浸式族語班級:玫瑰班,每天上課前都要做的例行事。別看每個孩子搶著用族語回答問題,就認為他們全是阿美族的wawa,其實整班22位的學生,只有一位原民生,其餘全是非原民的孩子。當初因為想在都會區推行族語教育,東華大學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專案管理中心,就找上具有原民學生的十全國小附幼,希望能在校設立沉浸式班級。
而在籌辦過程中,校方其實很擔心非原民的家長們接受度不高,但出乎意料的是,家長們對於孩子能夠學習到原住民族語言都抱持正向態度。
(家長 蘇小姐:
其實多接觸一個語言,對他們的腦力發展是非常好,像他平常也有在補英文,可是我覺得他學這個(族語)之後,他英文也是學得非常好,就是對語言吸收的能力非常快。)
(家長 潘小姐:
因為他們課程真的很豐富,所以其他學校的都可以一起來(施行),我是很認真地說,而且甚至不要是在原民的部落裡面,去到外面,可能更都會的地方,因為這文化這東西真的是很難,你很難用書本就讓他們了解的,你要多接觸,文化不同,那我們就去尊重別人。)
但是,像玫瑰班這樣順利推行都會區族語沉浸式教育的例子並不多,族語教保員就分享過去其他都會地區學校推行困難的經驗。
(族語教保員 Hana Micyang (黃秋怡) 阿美族:
家長會覺得為什麼我的小孩,不是原民還要學原民語,對,再來就是,就是學校那邊就是接受度高不高,因為學校有的時候,接計畫並不是真的是想要做一個,可能像我們就是有那個使命,想要推廣這個沉浸式,只是要傳承,他們可能就覺得說,你們過來,經費進來,但是對我們來說,我們的目的不一樣。)
(十全國小附設幼兒園玫瑰班老師 潘錚津:
我們的(課程)規劃其實(每天)中午的時候就開始講,哪邊,剛剛的點怎樣,我們要馬上,馬上反省,馬上調整到或者是再下一步我們有怎樣的延伸,我們就要趕快(調整),所以默契的培養跟配合,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
縱使老師跟族語教保員每天都不斷修正,精進教學內容,但碰上大環境少子化的衝擊,創班即將滿一年的玫瑰班,就碰上招生不足的問題。
(十全國小附設幼兒園主任 羅簌慧:
我們老師其實都很認真,只是說,這少子化的衝擊真的沒辦法,因為我們這邊屬於比較老舊社區,再加上附近有非營利(幼兒園)離我們很近,真的很近,就是走幾步路就到了,對,所以我覺得這個都是我們的一些(招生不足),也是沒有辦法能夠那個避免。)
就算在短時間內無法想出招生不足的解決方法,但學校仍對沉浸式族語班級非常有信心,認為只要用心做好語言文化推動傳承的工作,自然就會吸引到其他家長的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