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全球的代表齊聚加拿大,針對全球塑膠公約展開協商,這個公約希望解決全球尤其是海洋環境,遭到塑膠廢棄物汙染的嚴重問題。但是各國對於塑膠公約是否應該限制未來塑膠生產量,甚至禁止部分塑膠製程與原料,仍然沒有共識,今年年底通過完整公約,由各國簽署的目標是否能夠達成,仍然充滿不確定。
世界各國代表齊聚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展開全球塑膠公約最新一輪的協商。會議期間,也有來自各地的環保人士到場示威,要求採取更積極的行動,限制全球塑膠汙染問題。
(示威者 Michael Benedict:
塑膠汙染不斷累積,我們必須阻止,因為傷害到我們生命,傷害世界,塑膠毒素傷害世界,殺死魚類、人類、動物、生態系,殺死一切,我們必須阻止,必須有更好的辦法。)
塑膠汙染問題越來越嚴重,聯合國估計目前全球每年產生超過4億噸的塑膠廢棄物,其中只有不到10%能夠回收。最令人擔心的是塑膠垃圾流入海洋,除了危害海底環境與海洋生態系外,更讓許多海洋生物體內出現塑膠微粒,最後可能被人類吃下肚。近年來,就連南極洲附近的海域,都驗出了塑膠微粒,也讓透過聯合國公約的力量解決全球塑膠廢棄物問題,成為國際共識。
(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遷部長 Steven Guilbeault:
過去兩天,全球各地部長與代表出席十分踴躍,讓我們燃起希望,大家已經開始見面,就共同目標形成不少共識,我們聽到塑膠廢棄物可以說是20世紀消費文化的完美象徵,便宜又可拋棄,我們以為是最現代的發明,造就了用過即丟的世代,大家同意 一定有更好的辦法。)
這次公約內容,預計涵蓋塑膠整個生命週期,包括管制製程中使用的化學物質、推動消費產品塑膠包裝減量,以及提升塑膠產品的回收與再利用等等。
(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遷部長 Steven Guilbeault:
公約的重要基石包括禁用或限制有害與低價的塑膠產品與化學物質,以及訂定清楚目標研擬設計規範,或規定具體行動提升回收與再利用。)
但是會談過程中,各方最大的爭議,是塑膠產量究竟是否應該管制。歐盟、日本與加拿大為首的陣營主張,必須訂定全球塑膠產量上限,從源頭控管,才有可能解決塑膠廢棄物問題。
(海洋保育組織公關與專案主管 Laurianne Trimoulla:
我們必須減少塑膠生產,因為現在生產這麼多塑膠是沒有辦法透過回收,或其他方式去解決的,所以我們需要最重要的條文,就是塑膠生產減量,才能為強大有效的限塑公約打下基礎。)
但是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產油國家,在石化塑膠產業支持下,堅持反對限制塑膠產量,而是主張完全透過回收與再利用,解決塑膠廢棄物汙染的問題。如何在兩方陣營間取得共識,將會是公約協商能否成功的關鍵。
(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 Inger Andersen:
協商的議題是終結塑膠汙染,包括海洋環境的汙染,這影響我們所有人生產塑膠的國家也不例外,我當然理解可能會有...剛才你用的是什麼詞?你說的是不滿或是挫折感,我當然理解,但大家都必須理解,必須有全球性的共識。)
本次協商會議落幕,聯合國已經訂定目標,今年底在南韓召開下一次大會,到時公約全文就會確定通過,由各國簽署,將會是巴黎氣候協議之後,全球最重要的環境公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