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7
記者
Aras Sawawan(陳鵬飛) / Nabu(孫俊憲) / Kawa(施俊銘) 美國夏威夷

關鍵!海洋連結南島語族 台灣拚找回航海文化

回顧太平洋藝術節,流傳著一個南島起源的玩笑話。大家說,會划船的人,都從台灣划到各個太平洋島嶼了,只剩不會划船的留在台灣。這句話意味著,海洋將彼此連結,但同時也反映,台灣航海文化逐漸流失的狀況。在藝術節期間,各地不斷強調海洋重要性,也讓台灣團有所反思。


第13屆太平洋藝術節,再生大洋洲,以海為連結強調太平洋地區主體性。期間不乏航海活動、傳統船隻、海洋保護等倡議論壇及行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開幕式前的大船入港儀式。


大船入港儀式,各代表團乘著獨木舟前來,甚至有的代表團是從自己的島嶼,透過傳統航海技術到夏威夷參加。當天其他成員在岸上以歌舞迎接,場面盛大更凸顯太平洋地區的文化。然而台灣當天抵達的狀況,由於缺乏安排,文化特色難以展現,讓有部分目睹、或透過社群平臺關注的成員感到失望。Amis旮亙樂團長少多宜指出,台灣擁有阿美族、雅美達悟族等豐富的海洋文化,是很好的交流議題,也應被政府重視。

 

(Amis旮亙樂團長 少多宜‧篩代 阿美族
我們有非常非常好的造舟技術,還有航海的能力,我們為什麼會有造舟技術,來自我們台灣的物種,非常非常的豐富,我們有很大的樹,我們有很多很多很多的竹子,這是最容易拼成而造舟的。)

 

海洋並非阻隔,而是連結彼此,這句話成為藝術節名言。而台灣沿海部落近年積極復振海洋文化,但航海、造船技術同時正和時間賽跑。原民會指出,目前透過南島論壇中長程計畫,支持航海文化傳承。

 

(原民會副主委 Calivat‧Gadu(鍾興華) 排灣族
那我們會先從海岸地區,包括是蘭嶼這個部分,當然蘭嶼的海洋文化是非常豐富,他們認為海洋就是母親,那他們對海洋的看法,跟我們在台灣陸地上的,其他原住民族是完全不一樣,那當然我們在六年的,中長程計畫裡面,特別所謂的航海文化,這個部份我們也有把它列進來。)

 

鍾興華指出,原民會正擬定第二期計畫,將加重航海文化領域預算,預計2026年開始,也思考從各島國文化交流,找回台灣航海的文化拼圖。

 

(原民會副主委 Calivat‧Gadu(鍾興華) 排灣族
我們(之前)派了一個原住民的,陶藝工作者去那邊(帛琉)駐村,半年的時間做培訓工作,然後在當地找出可以做陶藝的黏土,尋找了以後教他們怎麼做捏陶,然後我們也捐贈他們一些,燒陶的相關工具跟設備,那現在陶土藝術有被復振,所以類似這樣的一個,互相交流互相學習,我想這個部份我們可以再加強。)

 

但前提是族人利用海的權利,如何得到保障?尤其立法院正在審查海洋保育法草案,將海洋分成庇護區、保護區等等,可能進而影響部落的傳統海域。

 

(原民會副主委 Calivat‧Gadu(鍾興華) 排灣族
因為有些地區是屬於沒有辦法進出,或是進國防用地等等,那到底能不能讓族人,隨時去因為祭典,或是隨時捕撈自用的權利,我想這個部分對族人是非常的重要,所以在我們的規劃裡面,公告傳統海域這個部分,也是我們會即刻想要做的一個目標。)

 

(總統 賴清德
我們更要探索海洋,發揮海洋國家的優勢,豐富人民的海洋生活。)

 

520總統就職演說,總統賴清德向國人宣布要探索海洋,只不過這當中,原住民族以及傳統海洋文化,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又會如何發展?值得各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