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4
記者
udjuy 台東金峰

馬里弗勒部落迎收穫節 辦傳統酒麴製作課

kuraraua 馬里弗勒 miararuma sikilaliali maripucua

每年七八月期間,是排灣族慶祝收穫節的日子,台東金峰鄉馬里弗勒部落,特別開辦傳統酒麴製作,利用3到4種植物及小米或大米粉末,搓揉出一顆顆釀酒的傳統酵母,也將這項技術繼續傳承,並釀製出傳統小米酒的味道。

兩人合力搗米,把米搗成粉末,再用三到四種植物所熬煮湯汁淋上,搓揉成一顆顆的小圓球,金峰鄉嘉蘭村馬里弗勒部落,在收穫節前夕辦理傳統酒麴製作課程,可以讓族人在收穫節自己釀製小米酒,也讓這項技術繼續傳承。

(學員 paules 排灣族
cucumusuatuturu
paules  Paiwan
剛好有聽到說要做我們原住民的那個酒麴,我們就說很開心,說來這邊看看來學習,來做我們以前老人家,在做那個pika(酒麴)這樣子。)

排灣族的傳統酒麴製作,通常是利用使用七里香、大風草、小黃菊等在地的植物來熬煮,大米或小米搗成粉末來搓揉,每一顆重量控制約22克,陰乾放置兩到三天自然發酵後,也再讓太陽曝曬兩到三天,就可以完成,並放置冷凍來保存,每一顆酒麴至少可釀製4斤米原料來製作小米酒。

(酒麴製作講師 pia(馬清山) 排灣族
pakiaturua
pia(馬清山)  Paiwan
我們現在就是做酒麴的那個酵母,我們就是從自然中裡面,我們的周遭的環境裡面,把這個民族植物找出來之後,來去培養它的菌種這樣子,然後做好之後就拿來釀酒,然後準備迎接月中的小米收穫祭。)

傳統酒麴的製作過程,費時費力,為了方便釀酒,會去購買具有人工添加物的酵母來製作,但族人表示,釀製出來的味道和傳統的總是有落差,透過酒麴的製作課程,期望將過去祖先釀酒的味道,重新再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