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4
記者
Nabu (孫俊憲) 台南東山

阿里山國中小參訪吉貝耍 進行文化交流

中正大學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的鄒族知識研究中心與鄒族語推組織合作,讓阿里山國中和國小學生認識不同族群文化,特地前往台南吉貝耍部落進行交流,認識西拉雅族歷史,也能從鄒族的角度,探索台南這塊土地的歷史脈絡。

學員用米酒檳榔,體驗西拉雅族傳統的三向祭拜儀式。 中正大學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暨鄒族知識研究中心與鄒族語推組織,帶領阿里山國中小學生辦理台南參訪活動,除了認識台灣歷史、西方藝術,更前往吉貝耍部落,讓孩子接觸多元文化。

(學員 安同學 鄒族:
在看那個影片的時候,我就覺得他們在舉辦祭儀的時候,他們跳的舞,然後圍圈唱歌我就覺得,就是莫名開始有點嚴肅,就覺得這個文化真的很珍貴。)

(中正大學鄒族知識研究中心計畫助理 吳翊豪:
我們在設計的過程當中,就是想到說過去小朋友可能都是針對鄒族部分來學習,那對於其他族群的文化或是台灣整體歷史,不見得有這麼多的了解,希望可以帶著他們就是到台南像吉貝耍,然後安平古堡還有奇美博物館等等。)

特富野社傳統領袖指出,早期台南地區也曾是鄒族人活動範圍,文史工作者段洪坤更提到,西拉雅族曾和鄒族進行貿易交換,兩族群有很深的連結,希望透過交流活動,維繫雙方關係。

(阿里山特富野社傳統領袖  Avai Vavayanan(汪義福) 鄒族:
早期鄒族是說是在第一階段活動是在台南這一帶,洪水以後才在山上,所以說早期的歷史背景來講,我們跟台南是很有連結的。)

(西拉雅族部落發展促進會理事長 段洪坤 西拉雅族:
西拉雅跟法定原住民族最接近的就只有鄒族,所以其實我們部落也常常會上去參加特富野的一些活動,這樣子的話可以促進兩個族之間恢復到以前,3、4百年前那種貿易的友誼。)

鄒族知識研究中心希望,學員不只是從吉貝耍族人的分享中,了解西拉雅族遇見荷蘭人,所發生的歷史變遷,也能從鄒族的角度,探索台南這塊土地的歷史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