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iavava kay tapangimiane kibulru ki lasitu kay 美感教育
今年是龍年,教育部5樓大禮堂7月9日,化身成為一隻隻色彩鮮豔、富有童趣的「感動龍」的展場,這是由教育部指導、偕同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辦理的《台灣美感教育啟蒙計畫》成果發表,會中展出學生彩繪優選作品500件,其中,來自台東初來國小的學童,更是以部落文化色彩,畫出屬於家鄉的感動創作。
學生身穿族服、唱著傳統布農歌謠,揭開《藝起來學學-台灣美感教育啟蒙計畫》成果展序幕,展出500件學生彩繪-感動龍的優秀作品,其中也能看到台東初來國小學生,畫出屬於部落的色彩與故事。
(初來國小學生 Tulbus(邱漢翔) Bunun
situ
Tulbus(邱漢翔) Bunun
因為龍的身體是立體的,所以有可能會增加繪畫的難度,我們都會先打草稿,就是先 在一張紙直接畫 ,然後再去看哪裡要修飾的。)
(初來國小學生 Sani(鄭璿晴) Bunun
situ
Sani(鄭璿晴) Bunun
很開心,很有成就感,就是我竟然可以長時間去接觸畫畫,我想要用這種方式來傳承我的文化,我覺得這是一種驕傲。)
而這樣的驕傲,也讓學校老師與有榮焉,尤其是學生透過實地踏查部落,找出屬於家鄉的色彩,像是水蜜桃紅、樹豆黑、織布藍、小刀灰和樺斑蝶橘,透過雙手展現出藝術與部落生活的共融景象。
(初來國小主任 許瑞芬
syuningi 初來國小
許瑞芬
但是我對於小朋友,自己對於家鄉色彩的踏查之後,他們自己的創作裡面,我覺得這種靈感是來自於他們與生俱來的(色彩)靈感,像布農族的小朋友,他自己就會彩繪出有布農色彩的樣子,在於配色上面,他們很有他們自己的想法,那我也覺得很棒。)
(教育部次長 林騰蛟
muasakadrusa ka pucange 教育部
林騰蛟
從過程當中,讓我們孩子來對於色彩能夠有色彩敏銳度,以及培養孩子對於地方文化的認知,我想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意義的活動。)
雖然初來國小師生首次接觸繪畫,但豐碩的成果,也讓他們能在多個美術館展出孩童的作品,不僅培養孩子的自信,更是提升的學童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