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8
記者
綜合報導 台北市

國衛院發布 全球首套手遊成癮評估量表

走在路上發現草叢晃動,慢慢靠近隨即就出現一隻野生寶可夢,手機遊戲結合擴增實境AR,讓日常生活裡充滿更多想像,也讓越來越多人出現手機成癮的症狀,造成生活負面影響。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醫師 林煜軒:
玩手機遊戲所以可能造成長久以來眼睛會酸澀,那肌肉會痠痛等等這樣的不適感,那手機也由於說攜帶非常方便,所以很容易就讓我們不自覺,就把手機遊戲拿起來滑一下看一下, 這很容易會造成我們日常工作也好,學業也好,這上面的分心。)

手機要玩多久才算成癮?醫學界並沒有共識,但醫師表示判斷手機成癮的方式,能夠透過「耐受性」、「戒斷症狀」和「過度沉迷,產生負面影響」等因素來判斷,國衛院發展出全球第一套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提供民眾自我評估最近三個月接觸手機遊戲的情形,如果高於十分,就要注意可能成癮。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醫師 林煜軒:
耐受性就是說你越用越多,就好比說像喝酒的人,他會酒量越來越好的樣子,那另外戒斷症狀則是指說,當你沒有手機,不能玩手機遊戲的時候,會顯得極度地焦慮。)

研究團隊針對全國10775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學生做調查,發現手機遊戲成癮的使用者,在手機遊戲消費的意願也較高,尤其有手機成癮的高中生消費意願高達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