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浪藝術節 patahkal tu masazumaay nalimaan
第一屆saayaway a lekad花蓮新創"當代視覺"藝術品牌活動「花蓮跳浪藝術節」正式開展mitekatuway,原民藝術家透過創作,探討傳統文化跟現代生活間的意義消長與反思。
第一屆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已正式開展,並在石雕博物館及文化局園區舉辦開幕式,由磯固部落頭目以傳統儀式進行開幕式,本屆藝術節邀請了花蓮當代藝術家10組代表參展,當中也有原民藝術家,策展人Nakaw Putun表示,希望透過這次參展能呈現原住民族知覺感知的藝術創作。
(策展人 Nakaw Putun 阿美族:
patinankayay Nakaw Putun Amis
這邊有畫家他透過光來去感覺,天地的一個感受來繪畫成一個風景,可是原住民他比較特別,他可能會去放大他整個的觸覺感知,我們就透過這一次機會,邀集這些很棒的原住民的藝術家,一起來參與這一次的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希望能呈現給大家,屬於原住民非常棒的,知覺感知的一個呈現)
(文化局長 吳勁毅:
wenhwaci cicang
吳勁毅
這次展覽的10位藝術家,有原民也有非原民,大家一起用自己不同的文化,以及不同對於自己,花蓮這塊土地山海的感知,用自己的視角來詮釋花蓮,透過這樣的多元的型態讓大家看到,就是生生不息跟不斷的,會有推陳出新創意的花蓮)
原民藝術家透過視角傳遞海水形塑如海流線條和萬物之間神秘而獨特的藝術作品,以及傳統編織結合金工技法的複合媒材創作,探討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間的意義消漲與反思。
(藝術家 Iyo Kacaw 伊祐噶照 阿美族:
isucya
Iyo Kacaw 伊祐噶照 Amis
大海其實它 就是幾乎遊客來,來到花蓮幾乎都是瞭望大海,可是 好像都很表面的,我覺得這件作品,它可以反映更多的事情,不要只有在看大海的表面而已,在海底下它是 它其實是不斷的,是被24小時被獵殺的,然後想說 來花蓮希望也可以,讓更多人去了解整個現在的生態)
(藝術家 Labay Neyong 林介文 太魯閣族:
isucya
Labay Neyong 林介文 Truku
當一個山它被開發的時候,可能就是挖礦 當礦坑被挖掘的時候,山等於是 就是,它就不是它原來的樣子了,所以其實這個作品,它是用太魯閣的傳統編織,是我跟一位耆老溫英妹合作,就是他的布 然後藉由我的想法,然後再結合競選帆布跟綠網,然後拼湊起來的一塊,很像布一樣的東西,包裹在一個挖土機的上面)
文化局表示,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鏈接花蓮的國際性與在地性,彰顯地方文化自明性,也為後疫情時代揭示花蓮嶄新的文化旅遊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