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地取材實踐文化生活 台東三民國小百年校慶展現「馬荖漏文化」成果
  • 記者 Tuwana台東

    臺東縣成功鎮三民國小歡慶創校120週年,展現推動「馬荖漏文化課程」的成果,這所位在阿美族馬荖漏部落的百年小學,讓孩子在土地與文化之間,學習成長。

    三民國小120週年校慶現場飄出陣陣月桃葉清香,孩子們化身小老師,教家長用月桃葉編織杯墊、做吊飾,讓文化課程走出教室、走進生活。學生張宇媃:「我們去山上那邊看月桃葉跟看果實,可以裝一些你平常的用具,把它變成一個包包。」從採葉、曬乾到成品,對這群阿美族孩子來說,月桃不只是植物,也是一種生活記憶,即使回到家裡仍會繼續創作。學生張宇媃:「我在家裡把它做成一個杯墊,跟做成一個包包,還有把它那個,做成那個貼在牆壁上面的相框。」三民國小前身為「麻荖漏公學校」,建立於1905年,學生組成以阿美族為主,學校推動馬荖漏文化課程,用來自土地的素材,帶領學生感受部落的每個角落。族語教師陳美妍:「我們最重要的傳遞就是就地取材,因為我們用在地的食材或者是植物,來編織所有我們在地課程的那個文化,比如是月桃、童玩,還有野菜、海菜。」校長曾玉杏說,真正的文化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體驗與實踐。曾玉杏:「孩子學習怎麼去採集月桃到編織,到現在可以當成小老師來迎賓,我們就看到他真的有把它融入在自己的生活。」

    學習不只在課本裡,三民國小讓教育回到生活現場,帶領孩子從土地開始,看見自己的文化。

    (記者Tuwana台東成功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