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6
記者
卡造.飛燕 /林光亮 /胡伊曼

逢豪雨南橫斷 復通後在地居民盼就此安然

Kaupa hudanan muntunuh makus'ang auna mahunduh in

南橫公路因為過去遇到地震和豪雨侵襲造成損壞,導致中斷了近13年,影響了這一條道路的通行,在公路局關山工務段的縫縫補補施工多年後,終於在5月1日恢復全線通車,一條橫貫東西的重要道路,為何每逢豪雨就出現道路損壞呢?沿線的美麗山林風景,總是帶給人們無限的懷念,而南橫山上的族群對於這一條道路的依賴所受到的無奈與無助,外界是很難能夠體會,這次通車能否恢復往日熱鬧景象,值得觀察與期待。

南橫公路終於恢復通車,這一條沉寂多年的路,能否回復往日的熱鬧景象,值得觀察和期待。

回憶1999年921的大地震,震嚇國人,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豪雨,又順勢地把土石沖刷下山,使得這一條通往西部的道路,縫縫補補就10多年了。

(公路局關山工務段段長 陳克劼
Liskadaas kadadaan tu mumu 陳克劼
921大地震對南橫的規模好像不是說特別大,但是東邊這一邊,它每一年有感跟無感地震,都好幾千例以上,有感無感,等於說它是長久以來,有一些疲乏的作用,一直震動一直震動,比較傾向這樣,也不是說921,當然最近幾次的地震規模,實際在這裡的地震,規模也不會輸給921大地震,當然都會有一些影響)

這是莫拉克風災留下來的,向陽山坡大崩塌壁,雖經過10多年的休養生息,崩塌光禿景象依舊處處可見,顯示山林休養不易。

(公路局關山工務段段長 陳吉劼
Liskadaas kadadaan tu mumu 陳克劼
南橫公路它山區路段,當然它沿線的地質,是變質的砂岩,或變質的泥岩,變質岩它內部可能很硬,但是它接近地表的時候,壓力就比較少,可以想像說,本來壓力很密的,到地表後壓力放鬆,每個東西就解壓,容易風化,然後就常常容易落石,岩屑崩滑)

對外交通中斷,南橫山上的族群種植蔬菜水果為主,交通的順暢與否牽動著族群的維生系統,路斷了,種植的蔬菜水果根本就載不出去。

(公路局台東工務段段長 李秉仁
Liskadaas kadadaan tu mumu 李秉仁
莫拉克有兩個比較大的災點,第一個就是利稻橋整個被沖掉,第二個就是向陽大崩壁,大概5.600公頃的路基,連路面全部都不見了,對我來講壓力最大的還是在利稻橋,利稻橋它本身建築在V型的一個山谷裡面,它的橋面板最深的那個V字型的頂點那個地方,大概有22公尺左右 對這麼深,換句話說它土石淤高22公尺以上,如果這個橋斷了以後,整個利稻橋就形成孤島)

六口溫泉上方的明隧道,在莫拉克來襲後著手興建,因邊坡不斷出現土石坍塌,面對氣候的變遷,及大自然的反撲,給予人留下一條不穩定道路的印象,但至少可以全線通車了。

(公路局關山工務段段長 陳克劼
Liskadaas kadadaan tu mumu 陳克劼
我們大概是把我們有列管過的,比較容易重複致災的災點,都修復到一個段落,其他的小災點,當然東端向陽以東,本來就開放的,我們之前也是持續都有在做一些邊坡的護坡,我們現在要開放東端,大關山隧道到向陽,最重要的埡口大崩壁,我們經過去年的87豪雨,圓規颱風,路基都還在,路基它只是上邊坡有一些災害的擴大,我們也持續去保護起來)

從向陽大崩塌地,以致到六口溫泉,被視為終年都在施工的路。

(公路局台東工務段段長 李秉仁
Liskadaas kadadaan tu mumu李秉仁
六口溫泉那邊就是我們講的所謂的風化解離發達,大概風化非常嚴重解離非常發達,然後它呢只要稍微一有一個震動,整片就垮下來,其實南橫公路闢建完成大概50年了,這50年當中,長時間的風吹日晒雨淋,難免那種風化啦解離啦都會啦,那個地方特別發達)

2022年年初的一場西南氣流,降下的豪大雨,又把高雄那端的明霸克露橋沖毀,南橫東端的利稻部落的族人,主動關懷親送食物到高雄桃源區。

南橫公路縫縫補補10多年,住在南橫山上的布農族人,心裡無奈和苦悶,外界很難理解。

就業環境的改變,工人難尋的情形嚴重,加上過去一年多新冠疫情爆發,人的活動力受到侷限,這是屬於專業的工程,工人呈現高齡化現象,也正考驗著施工和監管單位。

(鋼筋工人 吳金福 阿美族
Kadadaan malkangul'a tu bunun吳金福 Amis
(你是負責什麼部分?)我們是負責鐵工啦,就是那個綁鐵這樣子(做多久?)我之前是第一次做這個,我以前都是做隧道的,然後做這個明挖的(表示你也是很專業的)還好啦!(你覺得那個安全性比一般的工程還危險?)嗯!,這種的工作比較,算比較危險,因為它這個很會有落石 這樣)

吳金福來自花蓮,過去曾投入隧道工程多年,他是屬專業人員。

(鋼筋工人Kibat布農族
Kadadaan malkangul'a tu bunun Kibat Bunun
(有沒有希望這條路趕快通車?)希望啊!我們也是時常去桃源鄉(區)找朋友(做起來有沒有壓力?要通車了)有啊!每個人都往這邊過比較近,不然到高雄很遠,要7.8個小時)

布農族的Kibat則是鋼筋工人,2021年8月就來到六口溫泉,兩位工平均年齡都在60歲以上。

每逢豪雨降下,南橫公路就中斷,似乎已是利稻部落生活的一部分,道路中斷帶給農民的不便,不止是影響生計,到外工作及聯繫也都受到影響。

(外籍勞工 阿俊:
那個2個人在上面(也是在畫線的嗎)一個人畫線,一個開車)

也前往利稻部落走走看看,目前正值蔬菜施肥階段,仍採用傳統方式的人工施肥。

(利稻部落族人Umav 布農族
TakiLitu tu bunun Umav Bunun
(水都是從哪裡來?)有的是從向陽,有的是我們直接從河底那邊,用很大的馬達打上來(摩天那邊都是從向陽那邊來)像我們這邊沒有水源頭,可以拿的話,直接到那個河底,利稻橋底下那邊打水上來,用馬達自己存水,真的旱災的時候不夠水)

(Umav兒子 Biung 布農族:
Itu Umavcia tu uvaaz Biung Bunun
從外地回來10多年,現在鼓勵年輕人練習(種植),從六龜回來大概有10多年(你 你是從外地)對(幾年了)81年到現在)

Biung家裡種植高麗菜多年,7分面積的土地,如今已成為家裡重要的生計來源。

南橫公路山上種植高冷蔬菜的面積,達百公頃以上,其中利稻霧鹿及摩天,是主要的種植地帶,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也算是靠天吃飯的行業。

這一次的通車,道路能不能從此就安然無恙,誰也沒有把握,南橫公路的美麗與哀愁,唯有住在南橫山上的族群,才能真正的感受到。

(公路局台東工務段段段長李秉仁
Liskadaas kadadaan tu mumu李秉仁
人定勝天其實是一個口號,事實上,當我們面對大自然的時候,其實只有對大自然做更多的謙卑)

有條件的復通車典禮,似乎也讓人意會到公路單位,對於這一條道路全線通車的一種態度,一切還是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