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使用族語創作的音樂專輯,也成了現在許多音樂人的操作模式,不僅能抒發對社會議題的感觸,也能達到延續族語的意義,而今年原民會也將會提高使用族語創作音樂作品的補助上限,幅度從百分30提升到百分之50。
音樂的傳播無遠弗屆,也成為族語學習的新方式,過去也有不少原民音樂人,將族語創作投注在音樂上,讓世界認識台灣原住民族的語言和文化,而在新生代的創作歌手,更透過族語創作專輯,探討在部落鮮少被談論的議題,也因為如此族語的創作,凸顯象徵部落文化智庫的長者,凋零的危機。
(電訪 歌手 Pacak Palasasav(巴查克) 排灣族:
每當有一個語言死去,這個世界就少了一個看待世界的方法,然後我也把這句話放在心上,這也是我一直在做族語創作的很重要的力量。)
使用族語創作,除了身分認同之外,也進而發揮教育意義,年齡層由下而上,帶動學習族語的動力。
(電訪 歌手 Yoku Walis(幽谷瓦歷斯) 賽德克族:
在我們賽德克族的國小其實就很多族語老師,都用我的族語創作去當一個示範教學,我覺得先從我們自己,小朋友開始喜歡這件事的時候,後面慢慢由下往上去影響。)
再進一步看到,今年原住民族委員會修正「推展原住民族音樂補助要點」,增加《推動原住民族音樂產業補助計畫》的補助經費,而補助金額上限,增加幅度從30%提升到50%。
(電訪 原民會經濟發展處長 宋麗茹 排灣族:
今年在提申請的時候,明年核定的時候,只要使用族語超過50%以上,我們就會提升補助款,上限可以增加到50%。)
不過新生代的創作歌手也分享,許多原民音樂人從比賽得獎出身,希望在職涯銜接上,能夠獲得延續性地輔導,再來大多的原民音樂人是以獨立製作的方式,前期可能資源不足,儘管作品獲得肯定,但是後續的行銷通路仍需提供引薦媒合,輔助上軌道。
(電訪 原民會經濟發展處長 宋麗茹 排灣族:
整個音樂的輔導,包含整個陪伴的工作坊,甚至我們會做到一對一的媒合,我們有樂師做實務的指導,包含未來怎麼進入這樣的市場,我想這個樂師都會一一地指導。)
而新生代的創作歌手也並不是一開始,就擅長使用族語,也提供建議給想嘗試族語創作的後備,Pacak 分享主歌可以先以華語為主,副歌的母語可以是母語單辭、虛詞循序漸進,Yoku Walis更說不要怕從零開始,因為她也是從族語創作中,更貼近自己心靈的聲音。而接下來原民會也希望,有更對原民音樂創作有興趣的人投入音樂產業,也歡迎提供音樂產業輔助意見,並將滾動式修正,期盼透過音樂產業補助計畫,傳唱部落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