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4
記者
Kacaw·Mayaw(周浩伊)/許家榮 台北市

電輔車兒少死傷數增 民團籲強化教育宣導

tian barimbin min`azazak siang numa mathay mathuaw rutaw

電動輔助車已經成為愈來愈多人的代步工具,不過根據兒少團體統計指出,電輔車兒少死傷人數逐年增加,呼籲強化教育宣導;有教師也期盼規劃行車分道,讓學生、以及民眾的行車安全受到保障。

現代人有愈來愈多元的代步工具,近年來微型電動二輪車、電動輔助自行車也就是所謂的電輔車,也成為國人代步新選擇,就有來自花蓮的學生表示,騎乘電輔自行車出門,需要跟大車爭道相當可怕。

(學生 王同學
lhupilhupishan a azazak
huruy 王
就是在大馬路 ,然後沒有旁邊的車道讓我們騎,然後就只能待在旁邊,等他們(大車)經過我們再騎,我們這種(電輔)車可以騎的地方,只能騎在旁邊就很可怕。)

根據民團調查指出,112年共出現234件兒少交通事故新聞、導致38人死亡、581受傷,而根據交通部近4年統計比較,110年兒少死傷人數較109年下降,不過110年之後,卻成上升趨勢,去年更是有將近1萬3千人死傷,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 許雅荏
Zinzian ansunin tuali kalangkan shanautuan
許雅荏
相較109年事故的成長量是增加了2倍(成)之多。)

(花蓮縣國風國中教師 王錦懋
Hualian qufung quzung shinshii
王錦懋
大概是2成左右的學生會騎所謂的電動輔助自行車,愈偏遠的學校來講的話,它的騎乘的比例的話,可以高達6、7成左右,那我們要教學生正確的用路觀念,還有正確的用路行為。)

民團也提到學生迎接寒暑假,更是交通事故發生的高峰期,道路教育不可缺少,而王錦懋就建議規劃行車分道,保障自行車、電輔車的用路安全。

(花蓮縣國風國中教師 王錦懋
Hualian qufung quzung shinshii
王錦懋
真的普遍性不足,大部分採用混合性車道,但是最好是像台北市的話,它的有些腳踏車,你可以騎上人行道,可是很多縣市來講的話,你腳踏車是不能上人行道,包括這種電動輔助車,所以很多學生都是跟大型車輛相互的擠空間,擠空間的話就很容易傷亡。)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 許雅荏
Zinzian ansunin tuali kalangkan shanautuan
許雅荏
期待政府針對弱勢的兒少要騎乘慢車的時候,提供更安全的道路交通(環境),並針對家長、老師跟學生本身,都要進行交通安全、教育宣導的提升。)

另外,電動輔助自行車有電力輔助,沒有年齡限制兒少可以騎;微型電動二輪車則是14歲以下不能騎乘,且兩種慢車都不可以雙載。也提醒無論騎乘哪種慢車,都須佩戴安全標章的安全帽且檢查輪胎、煞車是否正常,安心出門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