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apunis ku Cikep patutus tu lalangawan
對於不少當代原住民青年來說,狩獵技術,因為少有實務造作caay henay pitaneng,只能憑空想像,但在花蓮的幾可普Cikep部落卻是把握這段期間的捕鳥祭pisapunisan狩獵活動,讓下一代能夠從做中學,傳承祖先智慧。
青年們認真的在耆老面前學習捕鳥陷阱的製作過程,藉由傳統技藝教導部落青年以前祖先是如何做陷阱來捕抓危害農作物的鳥類。為傳承原住民族狩獵文化,幾可普部落12月4日舉辦阿美族捕鳥祭活動,延續祖先的智慧及文化傳承。
(幾可普部落耆老 林田忠 阿美族:
babalaki nu Cikep 林田忠 Amis
陷阱是以最原始的就是使用竹子,就是一般我們製作的竹子,來製作一個吊繩的一個東西,再做一個牠這個鳥要經過的一個位置,做一個陷阱 當鳥在經過之後會,踩到陷阱那個吊繩就把這個鳥吊上去,變成懸掛在上面,這樣的一個陷阱在早期我們老人家,都是用這樣子的陷阱來製作)
(幾可普部落青年 楊子毅 阿美族:
kapah nu Cikep 楊子毅 Amis
我們的耆老就針對經驗的傳承,所以就實施一個陷阱的一個製作過程,讓我們的這一代跟下一代了解說,他們早期在做狩獵是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呈現怎麼樣去捕抓這些害鳥)
捕鳥祭是阿美族的重要祭典,隨著時代演進,狩獵活動減少許多,但每年依然舉辦捕鳥祭的活動,延續重要祭典文化。
(幾可普部落頭目 楊宗寰 阿美族:
tumuk nu Cikep 楊宗寰 Amis
因為12月這個時候是收成稻米的時候,鳥群類非常的多,有危害(稻米)的鳥類我們要捕殺牠們,因為就是我們這裡已經是劃為都化區,也沒有田地什麼稻米都沒有在種了,我們只有用現成的(捕鳥祭),在12月的這個時間,讓我們下一代知道說,我們上一代是怎麼會有這個捕鳥祭的,這個節日)
狩獵這一個技術經驗其實對部落青年也只能憑空想像了,藉由這一次的捕鳥祭狩獵活動,讓下一代能延續祖先的智慧及文化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