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4
記者

永豐小生錄製童謠繪本 傳續阿美族文化記憶


永豐國小自110學年度轉型為阿美族實驗小學,教師們在盤點樂舞文化課程上,發現部落生活歌謠不但沒有詞譜,僅能透過耆老、婦女使用吟唱的方式傳唱,再加上時代環境的改變,部落耆老日漸年邁凋零,過去長輩的生活方式將慢慢被淡忘,許多祖先傳唱的歌謠及字彙亦將逐漸消失殆盡,因此,運用阿美族簡單易學之字彙與片語來創作出十首童謠,過程中並帶著學生進行專輯錄音錄製工作,輔以部落耆老述說過去生活點滴與學生畫作而成的互動式學習繪本教材,不僅提供第一線教師教學使用外,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提升族語能力。阿美族歌謠不僅是孩子認識部落的路徑之一,同時也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環境互動共生的依存關係,亦是代替文字傳達情感的載體,更是族群文化的生命紀錄;學校將歌謠與耆老生活經驗串聯起來,傳續阿美族文化的記憶,譜出阿美族新一代樂章。

(Cilamitay阿美族實驗小學 校長 伍玉成 阿美族
kuciusinsi 伍玉成 Amis
因為我們這邊在地的阿美族部落,是叫做吉拉米代部落Cilamitay在阿美族語是指,大樹根的意思,所以那時候,我們在設計課程,就是用大樹根的意象,來創造我們學校的課程)

(Cilamitay阿美族實驗小學 老師 高岳霖 U'law 阿美族
Masnanava tu bunun 高岳霖 U'law Amis
Cilamitay這個我熟悉的地方,非常可愛,不管是小孩,或是說大人,這個地方非常有豐富的一個人文,然後傳統,在語言上面呢,更有它的獨特性,其實我們都知道阿美族,是一個很大的一個族群,但是在語言上面,可能因為地理環境的不同,會有所不同,我們因為我們恆春阿美的族人,占比較大的比例,所以在教學或是在用語上面.,比較偏向恆春阿美,又摻了一點海岸阿美,然後又摻了一些,秀姑巒溪阿美的一個用語,所以我覺得非常有趣)

(Cilamitay阿美族實驗小學 老師 李郁城 Angay 阿美族
Masnanava tu bunun 李郁城 Angay Amis
我們用海岸阿美講媽媽,是用Ina,那如果到了恆春阿美,就會變成Wina,那像爸爸我們那邊是Ama,這邊的話就變成Wama,所以其實,創作者他在創作上,他其實有夾雜了一些,就是海岸阿美的語言,就是他們在校正歌詞的時候,然後發現有一些詞,就是跟字典上面不太一樣,然後問了之後才發現,它可能就是,這個地方部落它習慣的用語,或是它的特別用語,比如說那個時候,我們有一個詞,他本來是寫Sakawakawa,那我們那時候是想說要把它改成Sakimokimol,但是 後來那個創作者他就解釋說,Sakawakawa是這邊習慣的用法,就是部落特殊的用法,所以就沒有改,就幫它保留下來)

(Cilamitay阿美族實驗小學 老師
高岳霖 U'law 阿美族
Masnanava tu bunun 高岳霖 U'law Amis
Cianen to sakohawen manga'ay(用炒的 煮湯的都可以)
其實我們現在部落老年化比較嚴重,所以有些都是隔代教養,可能小朋友就因為阿公阿嬤都說族語,他們在生活用語上面,可能就有一個機會去直接學習,然後再配合學校的族語教學,然後更能夠就是說,學校跟部落之間做一個很好的連結)

(Cilamitay阿美族實驗小學 校長 伍玉成 阿美族
kuciusinsi 伍玉成 Amis
那在110年的8月1號就正式成立,Cilamitay阿美族實驗小學,也在那個時候開始進行,相關的一個文化課程,那成立實驗小學之後,老師們可以透過跟部落耆老的一個交流,學習到阿美族的一個文化底蘊,然後也對這邊在地的部落,也有更加的一個認識,除了老師的一個改變之外,我們孩子的改變,也是讓我看到滿多的,像是我們成立實驗小學之後,我們的小朋友不管是在,族語的一個進步之外,從文化的學習上,也充分的展現了他自己,的一個學習自信,我們也希望透過文化的扎根,然後來提升我們孩子的一個基本學力)

(Cilamitay阿美族實驗小學 老師 李郁城 Angay 阿美族
Masnanava tu bunun 高李郁城 Angay Amis
這次的詞曲創作其實是,部落裡面的族人,就是莫言老師,那所以他有一些歌詞的內容,應該就是會反應到他們日常生活的習慣,譬如說打獵 然後打獵的動物,還有他們去玩水,然後他們玩的水,是哪一條河之類的,就有保留到這個部落的特色這樣子)

(Cilamitay阿美族實驗小學 校長 伍玉成 阿美族
kuciusinsi 伍玉成 Amis
我們老師在盤點,我們部落的一個課程的時候,發現到部落的生活歌謠並沒有詞譜,它只能靠耆老 婦女用口說,或者是吟唱的方式,來去傳達給孩子,就在想說我們可不可以,就是用大樹根的一個創作理念,然後來去創作我們,小朋友的一個童謠)

(Cilamitay阿美族實驗小學 老師
李郁城 Angay 阿美族
Masnanava tu bunun 李郁城 Angay Amis
當我在教唱的時候呢,他們會看純歌詞的部分,然後其他都是用聽的,就是他們對譜這個是沒有概念的,因為他們可能真的,從小就習慣在部落豐年祭,在那幾天內,然後就一直聽,然後一直唱,所以他們其實對記旋律,這個過程是滿快的,所以我後來就不會特別,限制他們一定要看五線譜,其實就是唱一句,他們唱一句 然後,多唱幾句他們就會熟一點,這樣子)

(Cilamitay阿美族實驗小學 校長 伍玉成 阿美族
kuciusinsi 伍玉成 Amis
大樹根的意象底下,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可以養成有阿美族的,文史 技藝 飲食跟山川,我們一共有四大主題)

(Cilamitay阿美族實驗小學 學生 曾俞絜 阿美族
Isnavanang tu uvaaz 曾俞絜 Amis
技藝課要蓋房子,然後我們要砍竹子做橫梁,好 來出力,一二三,再來一次,一二三,一二殺)

(Cilamitay部落 耆老 陳金福 Namoh 阿美族
Takidiip tu madadaingaz 陳金福 Namoh Amis
因為我們實驗小學就是說,他要去做一個以前的傳統屋,柱子已經有了,我們現在就是找橫梁,橫梁我們本來是用木頭,那木頭因為小孩子沒有辦法到山上,那只好就是在最近的,用竹子來做那個橫梁,很難鋸,拿一根很累)

(Cilamitay阿美族實驗小學 學生 曾俞絜 阿美族
Isnavanang tu uvaaz 曾俞絜 Amis
就是一些方法像是,竹子必須要看一下它是不是有卡住,或是它的位置,還有一些知識,再來再來 小心那個結,小心那個結 好…)

(Cilamitay阿美族實驗小學 主任 蔡念萍 阿美族
Liskadaas masnanava tu bunun 蔡念萍 Amis
我覺得有一點很重要的事情是,除了這個教材之外,你必須代入情境,對 所以在授課或者是在陪伴孩子們,在認識自己的文化的時候,讓孩子們透過這樣子的情境,文化課程進來,我們真的實際帶孩子們上山去學習,那個效果會讓他們印象更深刻,那對他們的文化認同也會更加提升,一二三)

(Cilamitay阿美族實驗小學 校長 伍玉成 阿美族
kuciusinsi 伍玉成 Amis
基本上這個繪本專輯出來之後,我們學校端當然是希望,這是一個永續的教材,那這個永續教材不單單是,現階段的孩子來學習,未來 進來我們學校,永豐國小的孩子,我們都希望他可以透過這個教材,然後瞭解我們過去長輩的一個生活技藝,然後可以學習到相關的一個族語單字,那更重要的是從這個內容裡面,我們也可以帶著孩子們,實際去體驗學習,過去長輩他們是怎麼樣的一個生活,讓孩子們去感受學習跟這片土地,一個共存的一個方式)

(Cilamitay部落 族人
騰莫言˙基鬧 阿美族
Takidiip tu bunun 騰莫言˙基鬧 Amis
歌謠對部落來講,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傳承,其實在歌謠裡面,如果你認真去瞭解,這個歌謠背後的故事,你會發現不同的歌謠它會,它會發生在不同的狀態,不同的生活,只不過在不同的場合,會表達不同的面向)

(Cilamitay部落 耆老 陳明發 Kacaw 阿美族
Asang tu madadaingaz 陳明發 Kacaw Amis
Ano Cilamitay a tamdaw ka saw(吉拉米代的族人)Mafana'ay a radiw(很會唱歌)Mafana'ay a malawlah ko no Cilamitay a kamanagy kola(吉拉米代的孩子們也很喜歡聽長者講故事)kami a malitengay(而我們老的一輩)我們齊唱Satapang radiw(開始唱歌)Na tooran no wawa, na mafana'ko wawa(而孩子們就會跟著長者唱)傳承Han to niyam(就是這樣))

(Cilamitay阿美族實驗小學 老師
高岳霖 U'law 阿美族
Masnanava tu bunun 高岳霖 U'law Amis
任何一個年輕人,都有他自己一個年代的,一個代表的一個歌曲,那 跟faki講的一樣,那我們會把這首歌,我們唱出來的歌曲傳承下去,他現在就能夠一代傳一代,然後這些歌曲就不會流失)

(Cilamitay部落 族人 騰莫言˙基鬧 阿美族
Takidiip tu bunun 騰莫言˙基鬧 Amis
回到部落的這十幾年,然後寫的歌都是跟環境,跟土地跟文化有關係的,那因為這個土地的初始,它剛生長的就是我們的孩子,倒不如用兒歌的方式去表現,然後在教兒歌的同時,或者是在,在告訴他歌詞的意義的同時,就講一個故事,然後針對孩子去設定,低年級可以學什麼歌,中年級可以學什麼歌,到高年級的時候,你可以進階到什麼歌,希望透過這樣的歌,當作一個認識部落文化的一個媒介)

(Cilamitay阿美族實驗小學 老師 李郁城 Angay 阿美族
Masnanava tu bunun 李郁城 Angay Amis
其實,如果要保存文化的話,當然他們愈小可以接觸愈好,像我自己是從小完全沒接觸,長大才接觸,那如果經過童謠這個製作,讓小朋友可以早一點,接觸阿美語的歌謠,然後透過阿美語的歌謠,他可能不再排斥這個族語學習的話,我覺得算是滿有意義的)

(助理錄音師 張明傑 阿美族
Mindangaz sizas sing'av tu bunun 張明傑 Amis
語言在文化裡面是很重要的,沒有語言,你就沒有文化可以繼續下去,雖然它是製作案,可是我們的出發點是,希望部落的文化可以因為這個語言,有一個比較有系統的有聲書,去做一個發行之後,讓他們更順暢,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是以愛為出發點吧,那因為地形的關係,花蓮市比較狹長的,每個鎮 每個鄉市來講,都是距離是滿遠的,所以貓哥跟貓嫂他們就覺得,那我們是不是換一個角度,就把錄音室做一個行動的方式去,相對來講就會減少,小朋友在移動上面 交通上面,或者是管制上面等等的問題)

(助理錄音師 林韋恩 阿美族
Mindangaz sizas sing'av tu bunun 林韋恩 Amis
那因為小孩子,來不及去學這些歌詞,有一些生字也不太好念,然後我們就跟學校借了白板,就開始寫,然後縱使他還不太確定,這個是什麼意思,但 族語老師會再去解釋說,這段是什麼意思,讓小孩子去同時在記憶說,我們剛唱的是在說什麼故事)

(Cilamitay阿美族實驗小學 學生 陳毅 阿美族
Isnavanang tu uvaaz 陳毅 Amis
抓魚啊,豐年祭最後一天的明天,然後下午去跳舞)

(Cilamitay阿美族實驗小學 學生 陳子豪 阿美族
Isnavanang tu uvaaz 陳子豪 Amis
抓青蛙,一顆石頭上面有一個青蛙,然後有一個人,Mamo去抓)

(Cilamitay阿美族實驗小學 學生 曾俞絜 阿美族
Isnavanang tu uvaaz 曾俞絜 Amis
我小時候就是,看到青蛙就很興奮,之前我們去Mamo家玩,Mamo家的田在上面 在山上,然後就去那邊撿青蛙 之後,下山的時候就煮青蛙湯)

(Cilamitay阿美族實驗小學 主任 蔡念萍 阿美族
Liskadaas masnanava tu bunun 蔡念萍 Amis
文化就是生活,他會跟他的家人,跟部落做連結,所以他們跟家人之間,跟部落之間的關係也變得更緊密,有了民族文化的課程進來了之後,我覺得很大的差異是,學生他更認識他自己,知道他是誰,他知道自己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的獨特的地方,透過看見孩子們這樣子的改變,其實也影響到我,就是讓我對我自己的身分認同,知道我自己是誰,那我知道我在做這些事情上,我其實沒有比別人差,我應該要更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