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各族群的歲時祭儀陸續登場,台東市區唯一的排灣族聚落「卡拉魯然」部落,也展開為期3天的小米收穫祭,卡拉魯然部落傳統文化一度出現斷層,20多年前耆老們慢慢找回傳統,希望透過1年1度的收穫祭,歡迎族人回家,凝聚歸屬感與文化認同。
卡拉魯然部落舉辦第83屆小米收穫祭,緬懷祖先之後,大會迎賓舞、鞦韆傳情、風味餐愛宴接續登場,還有傳統競技與趣味競賽,通往會場的路上高掛旗幟,寫著「歡迎回家」。青年會長周偉成說:「就是號召外面的族人回來,要不然那個『歡迎回家』立的那麼高,希望他們回來看到的時候,一個欣慰。」台東縣排灣族人口約有1萬7千餘人,主要分布在太麻里、金峰、大武及達仁4鄉,位在台東市新園里的「卡拉魯然」部落,是市區唯一也是台東最北的排灣族聚落,部落傳統文化一度出現斷層。
卡拉魯然部落青年之父古明廣說:「後來我們因為有感於說,我們文化的式微,我們年輕人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身分,所以在20年前,由我們的耆老慢慢帶我們把文化復振起來,小米收穫祭當然對我們所有整個原住民意義很重大,尤其對我們被遷徙到平地,台東市唯一的排灣族部落,更是意義重大。」小米收穫祭不僅是感恩的慶典,更是族人展現力量、技藝與團隊合作精神的舞台,古明廣表示,過去在日治時期,小米收穫祭幾乎以運動會的方式呈現,在耆老、傳統領袖及各階層幹部努力下,逐漸恢復傳統儀式,也期許年輕族人一棒接一棒延續傳統文化。
(記者Tuwana在台東市的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