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次長 李連權:
這5年內總共有137個部落,參加這個活動 那戮力於,追尋原住民部落的家屋,以及生活智慧,以及傳統的文化藝術)
推動地方創生,全台許多部落已透過文化部的"原住民村落文化發展再現計畫",長出各自亮點。
像在台中和平區Sqoyaw環山部落,近年來由一群部落青年,完成共20塊的傳統領域立體地圖,也一步一腳印爬上雪山、訪談耆老,身體力行地把過往祖先指認的山川傳統名稱,找回來。
(紀錄片導演 Sayun Simung 泰雅族:
全部都是用我們身體力行,這個東西是要土法煉鋼,它沒有辦法立即性地去,達到一個目標 可是換句話說,其實這就是以前的生活,那個文化它的元素,就是在生活裡面去展現去實踐)
文化就是生活,讓這群返鄉青年,願意埋頭不只做地圖、供學校作為課程教材,現在也開始彎下腰學習織布,一經一緯地重現Sqoyaw群傳統織紋。
(環山部落織女 Labi Unaw 泰雅族:
它們(做部落地圖與織布)兩個的,關聯性其實我覺得對我來講就是,對下一代知識的建立)
28號文化部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邀請全台27個計畫團體,以"建築生活空間",梳理族群遷徙脈絡,也透過"與自然共存的生活智慧",呈現原住民族在農耕、文物保存和語言復振上的成果,另外舉凡歌謠傳唱、編織工藝與文學創作等內容,也可以在"藝術生活"展區中,看見不同部落族人,努力往下紮根、向上結果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