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ikel tua kakudakudan a se pasumaq a maqacuvucuvung
族人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晚間新聞,我是Muni Kadrangian,今天是2月10日星期六大年初一,在這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有別於漢人的新年,普遍排灣族的新年時序,會因為區域不同,而有所差異,有些部落在7月、有的是在8月,甚至9月都有。位於屏東縣獅子鄉屬於sapedjiq(射不力)社群的丹路部落,從2019年開始,每逢中秋節,就是一年的結束與開始。
丹路部落自稱是鬥狗部落,因為他們有著不服輸的「鬥狗」精神,「用血與汗追尋、推展屬於他們的傳統領域,拼湊、書寫屬於他們的故事。2023年年祭的拉竿儀式,是屬於年輕人重要儀式,在過去是年輕人們的娛樂活動,來到現在因為時代的更迭,拉竿儀式增加很多內容,包括族語猜字以及刺竹採集、sapedjiq(射不力)小常識等闖關競賽,在拉竿的同時無形中也拉回族語和文化傳承。現在就透過我們的報導,讓大家更認識丹路部落找回文化的故事。
(丹路部落村長 Vatjuku(高基銘) 排灣族
sunciu nua se pasumaq Vatjuku(高基銘) Paiwan
這裡(丹路)的人對他的土地,對他的生命起源的地方的保護力,是堅忍不拔的,一點都不(願意)讓,甚至於再進而對他的這個場域裡面的家人,是一點都不願意退讓,所以他堅持在愛這個地方的想法。)
位於屏東縣獅子鄉的丹路部落,是屬於sapedjiq(射不力)社群的其中一支部落,分為Pasumaq(下丹路)以及,Tjacekes(上丹路)等聚落,在地族人自稱有鬥狗的精神,鎖定目標堅持不放,這個自稱其實是來自於,上、下部落青年們的聚會而得名
(丹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kuliu(洪懷生) 排灣族
penuvulung nua siakuhating i pasumaq kuliu(洪懷生) Paiwan
其實像這個鬥狗精神這個部分,是在比較早一些年之前,有一群那個年輕人,自己在戲稱自己的一個說法啦,然後一些年輕人聚在一起的時候,都會常常笑自己說像鬥狗一樣,因為鬥狗很凶悍嘛,然後打起來的時候,就是會一直咬著對手都不會把牠放開,他們講說那個鬥狗精神,就是死咬不放的精神,到了近期大家在不管是在做很多活動,尤其是像鄉內的運動會呀,或者是我們(村內活動),因為我們的青年每一年都會辦一個活動,啊我就會定調成是一個鬥狗的聚會,然後在第五屆的時候,那一年因為我印象很深刻,因為是我主辦的,我就把他們拉回來部落裡面,我就開始在他們的活動裡面,加入一些文化的東西,第一個我是把他們拉到部落裡面,讓居民們知道我們的青年們在做什麼,然後再加入那個文化的元素,讓他們慢慢的去瞭解,更希望他們去承擔這些部分這樣子,其實你從好的方面去想的話,這個也滿不錯的,而且滿符合我們現在丹路那種很團結的,那種氛圍。)
好了哦 開始,計時5分鐘開始,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地名叫什麼,這個會場的地名叫什麼,我們所在的這個地方叫什麼,眼鏡哦,不是 她說我們現在做的是什麼,年祭哦,不是 我們所在的位置地名是什麼,牡丹路 我知道,sapedjiq射不力,我說這個地方的地名是什麼,學校 活動中心,不是,地名是什麼,樹的名稱,木麻黃,不要浪費時間趕快。
(丹路部落文化工作者 Kuljing Paqaqizing(谷栗英.峇旮給京) 排灣族
kipusengsengsengan tua kakudakudanan nua se pasumaq Kuljing Paqaqizing(谷栗英.峇旮給京) Paiwan
當我們自己忘記了族語,甚至於我們不再使用族語,那我們還有資格,稱我們自己是原住民嗎,或者是稱在地人,那我們把它(族語)設為第一關,其實某種程度上面,也就是說在展現我們對於就是說,文化這件事情,我們就要這麼認真的去面對它。)
(丹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kuliu(洪懷生) 排灣族
penuvulung nua siakuhating i pasumaq kuliu(洪懷生) Paiwan
過去幾年我們是,對於族語復振是真的非常無力,我們也不曉得要怎麼做,啊我們只能透過很多活動,去摻入很多母語的學習認識這樣子,慢慢這樣子做,其實這個也是,也不能說變通啦,我們真的是也是無計可施,你知道嗎,我們只希望說讓大家多一點機會,去接觸母語,先把它記起來,至於說可能以後有更好的方式,去把族語復振出來,也不一定。)
年祭活動首先登場的是,部落青年的拉竿闖關賽,由牡丹路隊先攻,族語闖關過關後,緊接著來到部落近郊採集刺竹,丹路部落年祭中的拉竿活動,是屬於年輕人重要的儀式,在過去是青年們的娛樂活動,不過為了文化語言的傳承,現在也加入了族語闖關遊戲。
(丹路部落村長 Vatjuku(高基銘) 排灣族
sunciu nua se pasumaq Vatjuku(高基銘) Paiwan
我們最主要是要去追考,我們這個地區到底有沒有五年祭,這個存在,後來我們田調的結果是說,有 可是在日據時代,差不多也將近要100年前的時候,剛好要輪到pasumaq社了,就是這個主祭桿要回到就是pasumaq,所以日本人就禁止它,我們所有的祭儀活動,他(日本人)怕我們聚集,他(日本人)怕我們聚眾,所以他(日本人)把我們所有的文化祭典,都取消,就這樣子就會在五年祭的實施以前,會實施一個拉竿競賽,其實從前它(拉竿子)應該算是一個,以現在的話來講叫趣味競賽,從這個活動裡面,他也慢慢去尋找,應該是去看他的部落裡面的男人,或者是他部落裡面的族人,領導力,他的武力是這樣子。)
(丹路部落文化工作者 Kuljing Paqaqizing(谷栗英.峇旮給京) 排灣族
kipusengsengsengan tua kakudakudanan nua se pasumaq Kuljing Paqaqizing(谷栗英.峇旮給京) Paiwan
拉竿子這件事情,其實是源自於就是說,應該是前年(2021年)吧,前年(2021年)我們在做,我們自己的傳統領域調查的時候,然後就是我們的獵人,跟我們講的以前的我們那個,就是傳統活動,然後我們透過這個傳統活動,下去去延伸出我們的祭典,就是我們把它變成我們的闖關賽,那它也是有融合了,所謂現代的定向越野的那個觀念。)
(丹路部落文化工作者 Kuljing Paqaqizing(谷栗英.峇旮給京) 排灣族
kipusengsengsengan tua kakudakudanan nua se pasumaq Kuljing Paqaqizing(谷栗英.峇旮給京) Paiwan
在這個祭竿,們為什麼要,我們規定要採刺竹,那刺竹它在採的過程中,它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因為一個不小心,他就會受傷,這個就很考驗每一隊,帶領者,然後還有那個他的隊員之間,彼此合作的默契,然後觀察力,然後甚至是有沒有同心,這個都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希望能夠讓大家去意識到的,就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比賽,它更多的是我們希望透過做這件事情,讓大家的心在一起,就是說彼此互相體貼,互相關注,互相照顧,然後共同的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出來。)
牡丹路隊青年們,來到部落傳統領袖家屋廣場,進行竹子裝飾關卡,掛上旗子、鈴鐺以及小米,其中的鈴鐺飾品,更是見證部落產業轉型的重要物件。
(丹路部落文化工作者 Kuljing Paqaqizing(谷栗英.峇旮給京) 排灣族
kipusengsengsengan tua kakudakudanan nua se pasumaq Kuljing Paqaqizing(谷栗英.峇旮給京) Paiwan
以前我們這邊有養牛,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產業轉型的事件,因為我們的槍被收繳了,所以我們必須要從游獵到,變成定耕這樣子,就是定在山上就是做耕種,然後也大概從那個時候開始,因為我們這邊也會跟外面接觸,有交換(以物易物),然後就是有水牛,我們就是用這個意象,掛在我們的祭竿上面,那我們希望這個聲音能夠,就是隨著風傳遞出去,就是讓更多人聽到我們的聲音,更多人能夠跟這個聲音,能夠產生共鳴,然後讓我們的文化能夠散播出去。)
闖關賽也設計了,植物採集以及溪邊捕撈,抓到6隻螃蟹才能進行下一關。
先攻的牡丹路隊,終於到達了最後一關,青年們把刺竹立在年祭的會場中,合力將竿子綁緊固定好,而2023年的拉竿闖關賽活動,最後是由牡丹路隊勝出,這也是他們連續3年獲勝的殊榮。
(拉竿闖關賽牡丹路隊隊長 Tjamulang(吳傑原) 排灣族
rusarisaring tua kinaqepuan na butanglu Tjamulang(吳傑原) Paiwan
最大的成就是團結 對,
因為傳承,
傳跟承這個東西,
就是由我這個比較,就是應該是說我年紀是算比較大的,那我去帶領比較小的人,我這個動作就是傳,他跟著我去做拉竿競賽這些,跟著我一起去做狩獵這些東西,叫做承,他要去承接這個東西,所以就叫傳承,那這兩個東西在一起的話,就是團結,這個東西在一起的話就是團結,所以我一直很嚮往很嚮往就是年祭,就是歲時祭儀的時候,這個祭典到來的時候,我都會非常的主動去,叫我們的年輕人,說儘量的參加,我就覺得,這是一個很好很好的學習方式。)
丹路部落自2019年,才開始復振年祭,並在每年的中秋節舉行,而且上丹路、下丹路輪流辦理,2023年邁入第5年,輪到Tjacekes(上丹路)主辦年祭。
(丹路部落文化工作者 Kuljing Paqaqizing(谷栗英.峇旮給京) 排灣族
kipusengsengsengan tua kakudakudanan nua se pasumaq uljing Paqaqizing(谷栗英.峇旮給京) Paiwan
中秋節這個時間,它其實最符合以前傳統上面,小米收割後的季節,因為所謂的masalut(年祭),它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意涵,一定也是配合小米,小米收成的時候,對呀 然後再過來中秋節也是,最能夠讓大家放假回來的時間,我們也是在體貼我們的族人,就是說他們至少有時間可以回來,參加這個祭典,那當然最核心的就是說,中秋節這個時間它才是最符合,我們自己祭典的季節。)
(丹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kuliu(洪懷生) 排灣族
penuvulung nua siakuhating i pasumaq kuliu(洪懷生) Paiwan
當然在開始的時候,第一年其實只有我們這4、5個人,在做這些東西,然後一路走過來的話,當然參與的人愈來愈多了,當時我們的出發點,當然是復振文化,文化的東西,其實講真的我們的認知,跟我們知道的東西真的不多,其實到了這幾年我才慢慢想,其實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是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然後得到一個共識,對 然後再參照一些我們這幾年,我們也是做滾動的修正,因為我們也是滾動的在學習嘛,然後慢慢的把一些,真正的文化的意涵(這個)東西,把它加入進去這樣子,因為剛開始我們真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張白(紙),在文化這一塊都是一張白紙這樣,對呀 然後慢慢的也是從,別的部落去做學習,不管是祭典也好,或者是像我們很多那種,文化的調查工作,都是慢慢去學習,我今年最大的一個感動就是說,像以前,很多人都看到我們在做這些活動,都會很贊同 很認同,但是今年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說,他們除了很贊同之外,真的願意,進來跟我們一起去做,這個是今年發現最大的不一樣。)
(獅子鄉鄉長 Paljaljim Matuljitulj(朱宏恩) 排灣族
penuvulung nua qeminaljanan i pinuisisiguan Paljaljim Matuljitulj(朱宏恩) Paiwan
我們看到sapedjiq射不力社群的丹路族人,看到年輕人抱著滿懷希望,打從內心去找回那個(文化)價值,所以sapedjiq射不力社群這個地方,確實過去傳說老人家,都是一個慓悍的一個社群,但是人很好 心很好,只是他的外表像毛利族,所以我們感到欣慰。我們公所這裡當然全力以赴來協助,來支持文化復振工作,找回部落過去的傳統文化。)
找回過去的文化,讓後代子孫明白小米收穫祭的意義,這杯酒,是獻祭給祖先們喝的,祈求賜予能力給我們的後代青年,也時時的祝福青年們。
走 我們到部落報信,讓族人知道年祭到了。
pasumaq部落的族人們,走吧 大家一起來參與年祭。
雖然丹路部落的年祭,至2023年才舉辦5年,不過年祭該有的重要儀式,例如找回部落傳統領袖核心價值,青年部落報信 天上祭以及人間祭等儀式,都在年祭中完整的呈現,這或許是因為丹路部落族人,有著死咬不放的鬥狗精神,用血與汗找回文化,來拼湊 書寫屬於他們的故事,2023年的年祭,除了呈現在地特有的文化之外,也希望讓外界看見丹路部落族人,對復振文化語言的決心,他們更期盼,能像高掛在旗竿上的小米一樣,文化種子能隨風散播在部落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