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順山的七彩湖是布農族丹社群的傳統領域,花蓮縣和南投縣的交界處,政府宣布山林開之後,生態旅遊的型態的決定、傳統領域的劃設及畫設保護區之後是由誰來主導管理,必須持續溝通取得共識。
(記者 Mulas Ismahasan陳慧君 布農族
Sinbung kisia Mulas Ismahasan陳慧君 Bunun
政府宣布山林開放,帶動登山旅遊觀光商機,而位在六順山的七彩湖,也有許多人看準生態旅遊商機,但是這裡是布農族丹社群的傳統領域,在七彩湖的後方是花蓮縣,而在七彩湖的左手邊是南投縣,面對山林開放之後,傳統領域的劃設,還有畫設保護區之後是由誰管理,以及生態旅遊的型態,都還在持續溝通取得共識當中。)
(Kaungangadah sia ludun tu bunun
七彩湖是一個傳說,,而且它還會夾帶一個六順山是百岳,就是網路都會流傳它是那種就是原住民的聖地,很漂亮,(你是因為聽到這個故事,才想來嗎?)就像....怎麼講,南橫也有一個嘉明湖,人家就講說它是天使的眼淚,七彩湖它在這邊當然有它的故事,(那你實際看到後的感覺如何?)很漂亮而且也很夢幻,值得來啦,只是很累。)
(花蓮馬遠部落丹社群耆老 林葉成 布農族
takiBahuan tu madadaingaz 林葉成 Bunun
從小就聽老人家說,我們就是最先到七彩湖的人,所以七彩湖就叫做丹社湖,因為就是我們丹社群先到那邊的,所謂的ning-av kanvila,就是像我們用篩子篩小米的時候,最終會像是在米篩中間形成的一個圓圈,所以叫ning-av kanvila。)
(花蓮馬遠部落丹社群耆老 林宗能 布農族
takiBahuan tu madadaingaz 林宗能 Bunun
那個地方從以前就是我們祖先打獵,一直在那邊狩獵活動的地方,我們會常邀一起到ning-av kanvila,帶狗狩獵,我們就去了,就會獵到水鹿,所以你們問我,我就很清楚的告訴你們,那個地方就是我們的傳統領域,這就是老人家告訴我們的。)
(花蓮馬遠部落丹社群耆老 林葉成 布農族
takiBahuan tu madadaingaz 林葉成 Bunun
太魯閣族侵入到七彩湖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埋伏,賽德克族入侵的時候,我們也埋伏然後射擊,他們就撤退,其他的就被我們擊殺光了。)
(南投地利村丹社群耆老 方海輝 布農族
takiTabaluan tu madadaingaz 方海輝 Bunun
有老人家說,因為獵徑很小,不好行走,賽德克預先埋伏,祖先就繞路,繞到後方變成埋伏賽德克族人。)
中央山的七彩湖海拔約2980公尺,水深約8公尺湖水清澈見底,這裡布農族丹社群的獵場,族人稱為ning-av kanvila,是過去埋伏敵人或狩獵的湖。
(花蓮萬榮鄉公所秘書 林新銀 布農族
Kukusiu tu pisu 林新銀 Bunun
我們要去打獵的時候,一定要先去會經過七彩湖那邊,一定要睡一個晚上,睡一個晚上,就是要,那一天晚上就非常重要,那個夢啊,老人家說睡在那邊,那個夢情境非常重要,如果說那個夢好的話,可能去出草或者是打獵,一定會豐收,那如果說那個夢不吉祥還是怎麼樣的話,他們就會再討論是不是要繼續打獵,還是做出草的動作。)
(台中教育大學助理教授 鄭安晞
Daikaku tu masnanava 鄭安晞
因為當時候日本人的政策,原則上是在1930年代裡面,是希望集團移住原住民到山腳底下區域去居住,那因為在1930年代的這個大規模集團移住之下,到1940年代,所以整個南投山區基本上就淨空了,淨空的狀態之下,原則這些土地就被日本人劃歸為,用我們現在的概念叫做國有林班地,後來國民政府來了,接手這個國有林地,所以山上這塊土地 ,就在這樣繼承的概念之下,變成了就是國家的土地一直到現在。)
1999年內政部營建署,規劃設置能丹國家公園,不過族人強烈反對,就宣告失敗。
(台中教育大學助理教授 鄭安晞
Daikaku tu masnanava 鄭安晞
那丹大這個地方,剛剛好位置在北邊有太魯閣國家公園,南邊一點點有玉山國家公園,所以在2千年前後的時候,其實要設立一個能丹國家公園,後來原住民,南投這邊的原住民極力的抗議,那這抗議的原因,來自於早年在是設立國家公園的時候,原住民對於國家公園這樣的設立,包括它的空間的規劃,原住民的參與,或是原住民就業權利的保障,基本上都沒有。)
2004年12月林務局在丹大地區,進行狩獵試辦計畫,首次合法開放狩獵,但族人不買單。
(我們自己人以經那麼熟了,不要登記了,你們多少人登記這樣子,只要數人數就好,幹嘛要登記。)
這是2013年12月南投信義鄉地利村布農族人,跟南投林管處丹大工作站,林務人員爆發言語衝突,林務局認為簽名只是核備,不是管制,族人認為丹大是祖居地,有自由進入的權利,拒絕簽名。
長期以來林道管制部落居民進入丹大地區,終於發動拆除管制哨柵門。
(南投縣丹大布農生態旅遊協會 金雅惠
Mumu tu liskadaan 金雅惠
因為我們早期的,早期的那個,復育區的觀念是,禁足我們走進去,不能讓我們走到我們的傳統領域,什麼都不行,一進去就是觸犯法律,第一個動不動就關嘛,就抓嘛,所以我們當初一直想說,像這樣的一個保育區是不對,我們那時候很單純的想法說開放,一直要求政府開放,現在走到目前這個地步,現在的開放變成是,我們感覺到開放的背後,它對我們來講,我們是沒有這個位置可以,可以達到開放我們的需求,那種的需要,因為我們的開放是說,讓我自由進出,但是現在加上觀光生態旅遊,這樣的開放的時候,我們進出可以,別人也可以的時候,我們在裡面還有什麼可取得,我們自己的資產,因為它不是所有權給你。)
如今2019年政院宣布山林解禁,開放入山道路,卻未曾諮詢原居住在傳統領域,而受管制區域的原住民族。
(南投地利村丹社群耆老 方海輝 布農族
takiTabaluan tu madadaingaz 方海輝 Bunun
現在聽說要發展成觀光的地方,我認為不太合適,因為花蓮還有我們的族人,就是花蓮的丹社群,我們必須要跟花蓮的族人,一起討論如何管理七彩湖。)
(花蓮馬遠部落丹社群耆老 林葉成 布農族
takiBahuan tu madadaingaz 林葉成 Bunun
我的想法跟建議是,土地一定是要還給我們的,外面的人要來看我們的傳統領域,這個沒有關係,但是這個地名一定是要用我們布農的命名。)
(雲豹登山隊負責人 谷明光 布農族
Mumu tu liskadaan 谷明光 Bunun
你在做那個宣示的時候,裡面有幾個原住民,就是原住民的的長者,或原住民的部落的一些,我們講說村長或者一些我們長老,沒有,對啊,所以其實變成說很茫然去做宣示,可是經過的路口,幾乎都是我們原住民的原鄉部落。)
(南投地利村青年Ali Manqoqo布農族
takiTabaluan tu bianauaz Ali Manqoqo Bunun
我們現在所有的生命都孕育在我們很多的聖山,或我們的就是發源地祖居地,可是就變成我們原來的聖山,或祖居地發源地,要變成別人要來觀光拍照的地點,就變成很大的商機,然後在這個商機裡面,這個原來土地主人的聲音消失了。)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主秘 邱立文
Saningka tu pisu 邱立文
他是一個在開放山林的時候,不會沒有,可能沒有特別再去考慮這件事情,可這有沒有考慮說實在可能,我並沒有看到這方面的文件,所以我認為他當時就是希望開放山林,是政府的管制能夠少一點,提供讓民眾更親山,或近山的一種方式,所以對於進到的地方是不是傳統領域,那可能是另外的議題要探討的,可是不管是不是傳統領域這部分,我覺得只要是能夠適合部落推動協助,就是民眾如果登山,他能夠是一個負責任的登山方式,同時能夠帶給部落獲益,能夠帶給部落商機的話,都是一個好的一個方式。)
(花蓮馬遠部落青年 江阿光 布農族
takiBahuan tu mainduduaz 江阿光 bunun
我自己還是有一個問號,是因為當我們打通之後了,會不會有一些人就會自己進去了,就像我們很的山谷裡面的秘境,也是一樣啊,有些人都是自己進去之後,也沒有告知到部落裡面,真正的主導權也不是在我們這裡。)
早在2018年林務局,就規劃對丹大地區,劃設野生動物保護區,要來推動綠色商機。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主秘 邱立文
Saningka tu pisu 邱立文
我想丹大地區它的生態資源非常豐富,人文資源也很豐富,所以林務局認為有加強保護的必要,所以我們才有在去年這兩年,才有保護區劃設的一個想法,當然劃設保護區,我們希望能夠達到的是保育當地自然生態,同時也希望,能夠保護族人的傳統生育,透過保護系統的劃設,也希望能夠促進當地,帶動當地的這個綠色旅遊,促進部落的綠色經濟,這是我們希望能夠劃設保護區的目的。)
為了確保生態旅遊經營管理與品質管控,2018年1月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輔導南投縣信義鄉潭南村、雙龍村、地利村及人和村,籌組南投縣丹大布農生態旅遊協會,正式成立作業窗口。
(南投縣丹大布農生態旅遊協會理事 金雅惠 布農族
Mumu tu liskadaan 金雅惠
就業的時候真的是很困難,你現在作農能作的起來嗎?在我們鄉下是作不起來,天然資源的好處是說,它不用我們大量的人力去栽培,它是自然用天來照顧它,然後我們只是說,我們只是有限的去管理它的時候,適度去使用的時候,我們這些人員走生態旅遊的時候,地方的人員就在那個地方,年輕人就可以有所發展,光那個導覽解說服務,還有我們的接駁車輛,這些還有我們當地,衍生下來的配套一些生意,都可以做,當然我們慢慢會體會到說,原來現在如果文化的一個生態知性之旅,對我們地方是有幫助的時候,我們何償不去試試看,既然林務局有這樣的一個規劃,那我們做看看,當然不一定會長期這樣做,萬一做不好,我們也可以不要啊。)
(南投縣丹大布農生態旅遊協會理事 谷長城 布農族
Mumu tu liskadaan 谷長城 Bunun
那我們目前就丹大,這邊有一個窗口,我們就是說我們安排一日遊兩日遊三日遊的行程,那我們是有九人座的車子,車子安排上去,看多少人就安排幾部車子上去。)
(雲豹登山隊負責人 谷明光 布農族
Mumu tu liskadaan 谷明光 Bunun
單一窗口可以啊,但是我剛講,你單一窗口最後的公平,我們講說,你做單一的窗口可以,可是怎麼樣讓幾個部落,讓幾個能想要做的更公平,那所謂單一就機車嗎?還是帶團嗎?還是帶人進去?對呀,又不一樣,就剛回到前面所講的一樣,它必須要透過這幾的部落去協商。)
(丹大機車連隊長 幸尚慈 布農族
Mumu tu liskadaan 幸尚慈 Bunun
單一窗口,這個在哪裡,哪個部落會做得到,不可能嘛,你今天的客人,這個是我自己,自己去接洽的東西,我還要給你,然後你在高興發給誰就發給誰,會嗎 部落會這樣嗎,我覺得應該是10個部落,應該是不會去認同這個東西嘛,你一直講說你要單一單一。)
(達瑪巒文化藝術團團長 全淵能 布農族
Mumu tu liskadaan 全淵能 Bunun
開始開放之後,大家就要搶這個大餅,因為大家有錢大家一起賺,所以從另一方不同的聲音說,變成這是丹大生態旅遊協會,他們要管理的這個七彩湖,這樣的話對其他的單位,其他的團體,對他來說,會被剝奪他們的一個權利,意思就是說,最近在這一兩次的部落會議,其實就是主題,一直都圍繞在這個地方,那當然,因為在現場我有參與,那個氣氛當然不是很融洽,因為難免碰到這個議題,就是非常敏感的時候。)
(南投地利村青年 全詩潔 布農族
takiTabaluan tu bianauaz 全詩潔 Bunun
這個表面上看起來主權交給我們的時候,我們內部又沒有辦法,很完整地去做一個統,就是統整,然後就會變成到後來,反而是自己的族人,就會有內部的一些爭鬥。)
(南投林管處育樂課長 楊曼蕾
Mumu tu liskadaan 楊曼蕾
這個部分我覺得這個都是,就是單一窗口它可能,我們也許不要講單一窗口,我們就說是代辦窗口,代辦窗口,它理論上它扮演的角色就是,他幫這個部落接團進來,然後可能安排住宿餐飲,然後接駁,對,所以他們只是一個窗口,對,只是不要讓商業團進來,分掉這些利益而已,所以他們自己內部,我真的覺得他們自己內部要有共識,而且其實當初成立這個協會,也是四個村這四個部落,就是全部就是大家都是,都可以進來加入這個協會,那就是目前為止他們,我們也一直認定是說,這個東西就是這一個區塊,這個丹大區塊,所以為了生態旅遊成立的協會,所以我們實在不理解,為什麼他們會有這麼多的分歧。)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主秘 邱立文
Saningka tu pisu 邱立文
共管絕對不是透過協會,因為現在我們目前共管會的操作都是,可能林管處召集,還有跟當地族人推舉出來的長老,或是有代表性的人物,來一起主持共管會,共管會的成員就是部落的成員,部落的成員,當然有一定人數的限制,還有會林管處的同仁,所以它一定是以部落,或是族跟林管處之間的共管,絕對不是透過一個協會,不是協會。)
林務局表示,劃設保護區是要和族人共管。
(南投縣丹大布農生態旅遊協會理事 金雅惠 布農族
Mumu tu liskadaan 金雅惠
現在的保護區是說,它的不同的部分是說,對我們來講已經有感覺到有就業跟經濟的一個提升,我是發現到這樣所以才跟林務有這樣的互動,我們就走向共享制度一些規劃,這是計畫喔,你沒有計畫規劃,我們也不可能會進去。)
(丹大機車連隊長 幸尚慈 布農族
Mumu tu liskadaan 幸尚慈 Bunun
主導權是誰,自己的傳統領域,其實也滿好笑的,自己的傳統領域,結果被納入國家公園之後,裡面規定都是納入國家公園法,那它也是一個法,那你講說他要設一個保護園區,(保護區)保護區那他是不是也會設一個法,
他在園區裡面。)
(雲豹登山隊負責人 谷明光 布農族
Mumu tu liskadaan 谷明光 Bunun
比方說好共同管理,共同經營的部份,這幾個部落,它得到什麼利益,這是最重要,因為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很現實面的一個部份,那你說保護區,OK沒問題,可是你保護區,到底什麼人去保護,什麼人在那環境去管理,我們講實際真的有到時候真的有啦,可是主事在真正的主管在做的,還是外面的人啊,還是平地人啊。)
(南投縣丹大布農生態旅遊協會總幹事 全得志 布農族
Mumu tu liskadaas kuzkuzaun 全得志 Bunun
不過其實還是很多人,對這個野生動物保護區,他還是會心存一個疑慮,因為法律是死的,因為目前的,野生動物保護區的保護辦法,他並沒有一定指名說,一定要交由原住民去管理,還是林務局可以跟我們去共管之類的,這樣的一個機制,他沒有一個很明確的一個條文。)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主秘 邱立文
Saningka tu pisu 邱立文
當然在操作生態旅遊的部分,生態旅遊如果我們照一些國外的定義,其實就是一個負責任的旅遊方式,就是說在旅遊的同時,他能夠兼顧環境保育,而且很重要的他是能夠維護當地住民的一個福利,所以生態旅遊是可以回饋到當地的部落方式,那剩下就是怎麼操作,怎麼操作,那怎麼操作的方式就是在,所以我們從在其實在這個操作,絕對不會是林務局說,要怎麼操作就怎麼操作,因為未來我們希望實際上的操作,能夠回到部落操作。)
(台中教育大學助理教授 鄭安晞
Daikaku tu masnanava 鄭安晞
因為林務局也還是在進行式,那布農族內部的這些討論,其實也還是在進行,那我覺得這邊,最要先去處理的部分其實是應該各個社群,要宣告自己的傳統領域宣告完了之後,外面的相關的這個,包括林務局單位或者是其他單位,要來使用山區的資源或土地的時候,再來諮商這個部落這個部分,應該是要這樣的一個過程,所以是因為你沒有先把傳統領域裡面的這個部分,先確定範圍,變成就是說我好像遇到這個麻煩 ,我就先拿這個,林務局的這個法條去處理,可是正確的作法應該是原住民的各個社群,比如說布農族的五大社群,在南投這邊,要先宣告自己的傳統領域範圍。)
花蓮萬榮鄉也在2019年,完成劃設送交原民會,族人認為不能忽視丹社群的聲音。
(南投地利村丹社群耆老 方海輝 布農族
takiTabaluan tu madadaingaz 方海輝 Bunun
幾乎有一個鄰的丹社群在這裡,不能在這裡說了就算,必須要到花蓮那邊一起討論,跟花蓮的耆老問清楚,到底要怎麼管理七彩湖這個地方。)
(南投地利村青年Ali Manqoqo布農族
takiTabaluan tu bianauaz Ali Manqoqo Bunun
那現在導致我們現在的部落,變成了說,我們都不談別的,我們就只要觀光,在觀光的大帽子底下,你們全部都要說,這個七彩湖是我們四個部落的,不是你丹社的,可是對於我們丹社的人來說,我們會情何以堪,我們舉手也舉不過人家,因為我們才幾戶,我們要說話,我們說了幾句就要被壓下來,所以其實這個議題上面,我們是越來越退縮,越來越隱藏。)
(花蓮萬榮鄉公所秘書 林新銀
Kukusiu tu pisu 林新銀
布農族丹社群傳統領域的調查,109年的2月,把馬遠傳統領域的劃設成果報到縣府,那縣府那邊作業也非常快,那縣府在109年的3月,就初審通過之後,就報到原民會了。)
(馬遠林管處劃設七彩湖保護區馬遠說明會
Siampuk palihansiap
那事實上這邊確實是丹社最多的地方人是這邊,大概有1千2百多人,事實上留在信義鄉那邊的,丹社的族人朋友相對較少,所以他覺得我們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應該以部落為主,而不是以縣市別來去做區分。)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村村民
takiBahuan tu bunun
盡量說是反對,要的話(設保護區),就經過我們這邊同意。)
(花蓮萬榮鄉公所秘書 林新銀
Kukusiu tu pisu 林新銀
那因為上一次的座談會,族人的反應是不支持的比較占多數,這事情,我們也滿多丹社群的族人在南投,特別是在南投信義鄉地利村這邊,其實雙龍潭南都有,他們也有一直回這個訊息,給我們馬遠這邊,就我們傳統領域的立場來看,族人是馬遠的族人,比較不希望做這樣子這麼大的一個開放,因為丹大林道離我們舊部落非常近,一開放起來,人這樣子,在我們傳統領域,特別是我們舊部落做這樣子的流動的話,那族人是覺得會騷擾到我們祖靈。)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主秘 邱立文
Saningka tu pisu 邱立文
我想應該還是會尊重部落吧,可是我們該做的管理還是會做,我的意思是說,就算它今天不是保護區,不管它是不是保護區,對於族人的很多對於,要維持傳統文化的傳承的相關活動,還是可以繼續,對於林務局該做的經營管理,本身公部門該做什麼,我們還是會繼續來做,可是是不是就少了對於遊客的限制,這部分是大家需要再考慮的,但也不是拿這個說一定要劃設,我覺得現在都就不以劃設保護區為限的狀況下,我們可以討論各種的可能性。)
(台中教育大學助理教授 鄭安晞
Daikaku tu masnanava 鄭安晞
有沒有可能性林務局跟原民會合作,把自然跟人文的部分合,在一起來考量,那考量之下,訂一個比較好的規章再施行,而不是急就章的,我拿舊的法條就來實行,當然我們也知道說 相關的原基法的各個執法都還沒有細則,那是不是我們也應該透過這個機會,趕快把這個細則的部份把它修訂出來,那修訂出來新的保護區,那應該是要原住民參與才對,原住民的參與 ,這個保護區裡面的範圍,這裡面資源的利用,乃至於生活在這裡 ,原住民本身的歷史文化,甚至遺構跟遺址的維護權跟權勢的權力,都應該要回到原住民的身上。)
走進丹大林道,等於走進布農族五大社群,重要歷史軌跡,如何將這座祖先獵場、聖地,老部落的丹大,結合傳統與現代走出一條路,考驗著現代人的智慧。
(花蓮馬遠部落青年 馬詠恩 布農族
takiBahuan tu mainduduaz 馬詠恩 Bunun
我們現在現階段的考量,我們比較多的想像是回到自己部落裡面,人家都會,很多人都會說這個路開好了,登山啊,找人家進來就有錢進來,我們沒有想到這個,我們比較多的是反思自己回到部落裡面,也許小朋友可以走上山,他們可以練習走山路,練習在工寮很冷的地方,體驗老人家濕冷的舊部落的家的狀況,然後甚至讓比我們大的長輩們也一起上山。)
(花蓮馬遠部落丹社群耆老 林葉成 布農族
takiBahuan tu madadaingaz 林葉成 Bunun
真的還想再去,但是現在已經走不動了,只能憑過去的印像,回憶七彩湖的美好景色,睡覺的時候就會浮現那個地方的好山好風景,七彩湖的水位不會上漲也不會減少,會不會是神話中說的,這是上帝所賜予的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