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時期除了口罩,民眾也會攜帶酒精乾洗手消毒,行政院pusu qpahan klwaan消保處qmlahan dmuuy pila klwaan就抽檢15件市售-乾洗手產品,發現11件不符合相關規範,呼籲民眾購買時,留意商品標示及來源。
對抗疫情,許多民眾隨身攜帶乾洗手消毒,不過市面上多樣的乾洗手液,都是合法的嗎?行政院消保處對市售15件乾洗手進行檢驗,發現有11件不符合規定。
(消保官 王德明:
Qmlahan dmuuy pila klwaan 王德明
我們這次分成3個部分,它違反3個法規 ,一個就是藥事法,一個是環境用藥法 ,第三個是一般商品標示法 ,那這三個部分分別有一些業者,違反它的規範。)
根據消保處調查,11件不符合規範商品中,有8件不符合商品標示法,像是廠商資訊不完整、未標示製造日期及未以中文標示商品成分等;7件則觸犯藥事法,商品宣稱或標示醫療效能,但未有食藥署許可標示。食藥署提醒民眾,購買乾洗手時,應注意商品名稱,及是否有食藥署的醫材許可標示。
(食藥署藥品組技正 許芷瑀:
Kklawa sapuh uqun klwaan 許芷瑀
那有如果有一般商品,它是宣稱說它是使用在人體 ,而且可以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這部分就會涉及醫療效能的宣稱,商品標示上面提到抑菌或抗菌等等,這部分我們是不認為,它是醫療效能的宣稱。)
另外,消保處也針對網路防疫商品廣告,進行檢查,發現4件不符合藥事法或環境用藥法規範。因此消保處提醒民眾,購買防疫商品,應注意商品來源及相關標示,避免噴了乾洗手液,卻沒有防疫效能。
